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dnf剑宗技能补丁,影视剧中哪些剧情看起来很扯

CF黑号 susu 2023-05-23 11:40 116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dnf剑宗技能补丁,影视剧中哪些剧情看起来很扯?

东部的波兰人被屠杀两次,先是被斧子砍,第二次却是死于沉默。

——简扎尔斯基

这部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电影名字叫

《沃伦》(《Wołyń》)。

沃伦是现在位于乌克兰西北部的一个小地方,而历史上,沃伦是个多民族融合居住的地区,这里有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也有俄罗斯人。

电影讲的故事很简单,主角是一个波兰女孩索菲亚,电影开始于她姐姐的一场婚礼。

在婚礼上我们能看到沃伦这个地方的生活状态,民族的融合十分明显,索菲亚的姐姐嫁给了一个乌克兰人,而索菲亚自己则和一个乌克兰男孩私定终身,在婚礼上乌克兰人、波兰人和犹太人一起喝酒庆祝。

直到二战的打响,沃伦这个村子开始了它的苦难,而索菲亚见证了这一切。

苏联人来了,他们迫害波兰人。

德国人来了,他们迫害犹太人。

德国人败了,乌克兰人来了,他们凭借着纳粹的势力对这块土地上所有的“非乌克兰人”进行了“清洗”,直白的说,就是屠杀。

惨无人道的屠杀。

电影的高潮从第90分钟开始,那是长达30分钟的屠杀片段。

在这场屠杀中你能看到各种匪夷所思的死亡方式和残忍的虐待手法,剜眼、剥皮、砍头、腰斩……施暴者用斧头砍向地上的婴儿和儿童时和砍一个西瓜没什么区别,把孩子捆进干草堆活活烧死的场面宛如篝火狂欢。

这个段落真的会引起人的不适,因为画面太过真实。这里就不放图片了...

而在屠杀的大狂欢过后,凶手们还能聚在一起对昨晚做过的事情津津乐道,这些人前一天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媒体们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总爱用上这个词:真实。

事实上,《沃伦》对这场大屠杀的展现只还原了十分之一不到。

在历史上,1941年德军占领了沃伦地区后,乌克兰起义军就协助德军屠杀了15万左右的犹太人,而仅仅在1943到1944年间就有至少10万波兰人被屠杀。

《沃伦》还原的只是凤毛麟角,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了。

电影中的屠杀给观众带来的不适,除了画面真实血腥以外,更多的是把人性的恶赤裸裸摊开了。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有相当长的时间在描绘沃伦这个地区的日常生活。

虽然偶尔有不和谐,但是人们生活平静,几个不同种族的人们相处和谐,孩子们一同玩耍,不同民族的通婚也是常事。

乌克兰人的母亲可能是个波兰人,一起上课的同桌也许是犹太人,借给波兰人锄头的就是隔壁的乌克兰家庭。

他们有的人曾经参加过索菲亚的姐姐海伦娜的婚礼,当暴行开始的时候,也是他们毫不犹豫的把海伦娜按倒在门槛出砍下她的头颅。

即使家里有嫁过来的波兰人,也要强迫丈夫亲手杀死妻子。

事实上,在这场屠杀中,凡是保护、窝藏了波兰人的乌克兰人,一经发现也会被处死。

这样一场狂欢似的作恶中容不得一星半点的善意。

从昔日的邻居好友甚至亲人到刀口相向的敌人,角色的对调在电影中似乎不需要什么波折,人们在宗教和极端民族主义的鼓动下,瞬间完成了转换,不论大人还是孩子。

前一天还在田野间玩耍的孩子们,第二天再见面就因为种族不同冷漠的拒绝了对方。

提出报复波兰人的乌克兰男子,无视了自己的母亲也是个波兰人的事实,不禁让人细思恐极,也许这场报复会从一位母亲的死亡开始?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胆寒,电影中的一句话对应这场屠杀正合适:

动物不会折磨人。

《沃伦》这部片子在国内的评分趋向两极化,一部分人认为十分震撼,发人深思。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给出了三星甚至以下的评价,原因不外乎:看不懂、为了血腥而血腥、很乱、铺垫太长等等。

类似的评论很多。在这里要说的是,如果抱着看娱乐大片的心态,你可以关掉这部电影了。

这不是一部可以轻轻松松看完的电影。

一提到战争片,人们就像被大片惯坏了的孩子,总期望着看到刺激的战争场面,当他们打开电影看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平铺直叙后,自然会失望。

另一方面,关于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之间的恩怨,在这场屠杀之前已经有了长达数百年的铺垫,而这段历史导演并没有直白的在片头告诉大家。

中国人对于东欧的纷争普遍不怎么关心,这导致电影很容易看的云里雾里。

其实,导演在前面所谓“冗长”的铺垫中给了很多信息。

最初,乌克兰人居住的土地在苏联崛起后被并入了波兰,而波兰贵族的迁入将他们的农奴制度带入了乌克兰,面对大量未开荒的土地,乌克兰人成为了波兰人主要的劳动力。

至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克兰人都是作为被压榨的角色存在,在他们的眼中,波兰人压榨他们,还抢占了他们的土地。

这一点,电影开头就体现了。

索菲亚被父母以交易的形式嫁给了一个波兰鳏夫,换来了十一亩地和两头猪、一头牛、一匹马。

这个鳏夫就是典型的富农。

对于犹太人波兰人一直是不排斥的,但是在电影中乌克兰人却协助德国人迫害犹太人,甚至在纳粹没来的时候,他们就对犹太人充满了敌意,包括孩子。

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为波兰人对犹太人的不排斥,很多躲避纳粹的犹太人迁往东欧,他们所扮演的是承租人的身份,代替波兰人监督乌克兰人工作,向他们收取租金,自然乌克兰人对于“帮凶”一样的犹太人不会有好感。

除了历史原因,宗教也是不能避免的一个大问题。

在电影中作为细节贯穿了大部分的就是宗教。

前期,乌克兰人不断说出“东正教教堂要被拆掉”“不改信天主教就不能上大学”这种话,都在说明波兰人对于乌克兰人的宗教限制。

波兰人信仰天主教,而乌克兰人信仰东正教,在波兰人统治的情况下,东正教一度被限制,这也是仇恨的种子之一。

而当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他们的犹太教师则选择没收所有人的十字架,并告诉他们,这是迷信。

屠杀的前夕,一场具有煽动性的演讲就发生在教堂,这个画面十分有深意。

当了解到这些背后的故事后,你就会明白电影的前半部分埋了多少有用的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节让观众明白,《沃伦》虽然讲的是一场乌克兰人对波兰人的屠杀,但是它的立场是中立的。

在这场人性至恶的大屠杀中,《沃伦》只是人们用来管中窥豹的工具,除了惨烈的死亡,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善。

借口回去拿锄头的索菲亚冒着生命危险保下了逃命的犹太人。

杀开始时躲在角落被发现的索菲亚,最后还是被那个乌克兰人放过了。

躺在田地里装死后又被救回去的女孩,救她的正是看到她装死的乌克兰人。

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与残忍的屠杀相比,实在是太无力了。

有的人从这部电影看到了反战,有人看到了人性,还有人看到了历史,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只希望没有人是为了猎奇、娱乐的心态来看它。

最后,提醒一句,心理承受能力弱以及未成年人真的谨慎观看。

dnf剑宗技能补丁,影视剧中哪些剧情看起来很扯

崇祯皇帝是不是个昏君?

明朝亡于崇祯的爱面子!

客观地说,崇祯作为守成之君还勉强合格,但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却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更缺乏一个帝王需要有的襟怀和谋略。崇祯的“励精图治”,只能让他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明之亡国,其实就亡在崇祯的性格上。史书记载崇祯“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大体意思无非是说崇祯性格多疑,死要面子。而正是因为他死要面子,最后断送了大明江山。

大明王朝有内外两大忧患,内有李自成外有满清。而这两股势力在当时都没有取大明而代之的野心,在他们眼中大明是个庞然大物,能够和大明分庭抗礼,已经很满足了。

而事实上,两方面势力都和朝廷进行过谈判,而且最后谈判破裂也都是因为崇祯死要面子。

先说满清和大明之间的谈判。

在财政糜烂反贼横行的情况下,崇祯在1642年曾派出以并不尚书陈新甲为首的议和人员,出关与皇太极谈判。皇太极对于谈判代表团十分热情,出城20里远迎,并且一见面就说出了自己的条件:明清以宁远和塔山为边界;明朝每年出100万两白银购买相应的人参和貂皮;明清约为兄弟之邦永不互犯。

皇太极为什么如此积极呢?因为当时的满清贵族,对于关内不能狩猎的土地没兴趣,而且也对于明朝的庞大感到畏惧,根本没奢望着能入主中原。

陈新甲的议和条件,在没有到崇祯手里的时候,就被身边随从无意中泄漏出来,大臣们冥顽不灵,认为“双方约为兄弟之邦”根本不能接受,堂堂天朝上国怎么能和蛮夷成为兄弟呢?崇祯为此感到大大没面子,干脆全盘否定了所有条件,最后不仅此次合议破裂,他还让陈新甲背了黑锅,杀了这位主和的兵部尚书。

大明和满清之间再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再说李自成和大明之间的谈判。

1644年李自成在挥师攻打北京,在即将到达北京城下时,曾派投降他的太监杜勋作为使者,去和崇祯和议。杜勋被用绳子吊进北京城后进了皇宫,提出了李自成的和谈条件:西北一带,敕命封王,愿为朝廷内遏群贼。

李自成的条件是想让崇祯封他为西北王,称臣却不朝拜,他也会为朝廷出力去剿灭别的起义军。李自成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以为他出身农民,又是个乡土情结很重的人,能够当个西北王已经是喜出望外了,他同样没有取大明而自立的远大理想。

崇祯这时候已经城破在即,直接同意李自成的合议条款,必然能取得回旋余地。可是他还是太爱面子了,放不下大明天子的威风,转而问身边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怎么办?魏藻德也不肯背这个黑锅,任凭崇祯怎么问也不回答,最后让崇祯自己拿主意,气得崇祯把他推到在地上,然后拒绝了李自成的提议。

崇祯因为爱面子丢了江山,最后自缢身亡。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更丢掉了大明的江山!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天龙八部中的逍遥子到底有多厉害?

作为一个金庸迷来说,扫地僧是一个谜团,从扫地僧的出场方式,以及其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两大高手之间的争斗,仿佛还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扫地僧的人物设定不排除是为整部书增加话题度而定。

关于逍遥子和扫地僧哪个更厉害,我觉得只要金庸先生高兴,把我们写进书中,也可能轻而易举的将他们两个灭杀(当然这是玩笑)。

下边咱们先分析一下两人:

逍遥子:逍遥派的创始人,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的师傅,后将逍遥派掌门传为给无崖子,逍遥子在《天龙八部》中属于虚写人物,书中虽有提到,到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属于神秘莫测,逍遥子一个武学天才,技艺非常之多,其徒弟三人,每个人都只习得,逍遥子的一角绝技,便可称霸武林,可见逍遥子已经神一样的存在。

逍遥子的绝技:北冥神功、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白虹掌力、小无相功、寒袖拂穴、传音搜魂大法、龟息功、凌波微步、生死符。

扫地僧:在少林派40多年,萧父和慕父在进入少林之前已经是当世高手,而扫地僧在不知不觉中竟以将两个人给看“光”两个人还没有一丝发现,可见其武功高于两人不止一星半点。见识也很渊博,鸠摩智使用小无相功,被其一眼认出。医术也很高明,仿佛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竟能复活萧父和慕父。

扫地僧的绝技:除了会扫地外,也没有过多介绍,但是很厉害。

下面咱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

1、上文提到,鸠摩智使用小无相功,被其一眼认出,而小无相功,是逍遥子所创,之后只是传给自己的徒弟李秋水,可见他不是和逍遥子认识,就是和李秋水认识。

2、他能把萧父和慕父两个人打死,然后在复活他们,是医术还是用的某种武功?逍遥子有一门功夫叫:寒袖拂穴,这种功夫是以龟息功为基础,可打至他人假死,这种功夫的使用方法就是:“衣袖轻拂,对手全身气血逆行,立时便翻倒于地,处于假死状态”。

3、书中有两种能形成护体真气的功夫:一个易筋经,一个北冥神功,两者使用方法不同,易筋经护体真气使用金光四射,主要是运行较慢,是在打斗中形成的一种护体真气,北冥神功护体真气虽没有易筋经厉害,但是随时都可以祭出,大家可以在看一下书中写到:扫地僧是一瞬间祭出的护体真气,可见其使用的是北冥神功。

综上所述:扫地僧不仅对小无相功很熟悉,而且会使用:寒袖拂穴、龟息功、北冥神功护体真气,依据正常的写作思路,要求前后呼应,上下传承,所以,我断定扫地僧跟逍遥子脱不了关系,不是逍遥子本人,就是逍遥子的传人。

所以:逍遥子的武功>或=扫地僧。

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

既然说野史,那今天就来说说野史中的“女皇帝”。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唯一一位有国号,有年号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继开元盛世,任用贤臣,政绩突出,死后又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默默叙述着她的伟大功绩,她的一生注定就是千古一女帝,为我们所敬仰。

但是恐怕你有所不知的是,在野史记载中,武则天并不是唯一女帝,在她之前还有两位女性称帝,你可知晓是谁?

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孝明帝女儿元姑娘。

元姑娘(528—?)北魏孝明帝之女,权后胡太后之孙女。孝明帝登基之时,灵太后胡氏因孝明帝年幼便临朝称制。胡太后掌握权柄后,胡作非为,淫乱后宫,致使“朝政舒缓,恩威不立”,引起朝臣不满,侍中元叉、刘腾等人遂将其幽禁于北宫。不料不久胡氏又重新临朝听政,更加肆无忌惮铲除异己,压制孝明帝,母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公元528年,孝明帝之妃潘外怜生下一个女儿,是为元姑娘。当时胡太后则对外宣称孝明帝生育一皇子。孝明帝深知其母有害他之心,所以密令尔朱荣前来逼宫,结果因孝明帝的优柔寡断再加上谋事不密为胡太后面首郑俨所得知,遂遭到胡太后鸩杀。“二月二十五日,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魏书》)”

孝明帝猝死,胡太后为了继续把持朝政,遂奉不满五十天的孝明帝之“子”元姑娘为皇帝,接受百官朝拜,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就此诞生,不过这位女皇帝仅仅一天后又被废,后不知所踪。她虽然没有真正的庙号,谥号,但的的确确曾经当过一天北魏皇帝,所以她的确也是第一位女帝。

第二位女皇帝严格意义上只是草头王而已,但也曾建立自己政权,自号为帝,所以也勉强称得上是女帝。

陈硕真(620—653),浙江睦洲青溪人,唐朝浙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由于唐太宗后期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对地方多有剥削。唐玄宗继位后,因为浙东地区的富庶,所以仍然是统治者重点剥削的地区。

公元653年,十月初六夜,陈硕真与乡民不堪重负,终于在青溪起义,她自称“文佳皇帝”,率领乡民攻占桐庐、睦州等地,并威逼歙州,婺州等,对唐王朝形成严重威胁,一时间名声大噪。

唐王朝派扬州刺史房仁裕前去平叛,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陈硕真与她的义军全军覆没,她也寡不敌众后被俘杀。陈硕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虽然是起义军政权,但的确也称过皇帝,要比武则天早三十多年。

在中国这个尊崇男权的古代社会里,不管是陈硕真还是武则天,能站出来鼓足勇气自立为帝,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就足以证明其伟大。她们的行为,让我们后世都知道,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叫女帝!

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

刘据被冠以恶谥,并非汉宣帝这孙子太“孙子”,这已经是刘据所能获得的最好结果了。我们只需要弄清两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是对“巫蛊之祸”的定性问题,二是古代礼法障碍问题。

关于“巫蛊之祸”的定性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巫蛊之祸”是一场冤案,而且汉武帝生前已经给刘据平反了,证据就是汉武帝杀了苏文、灭族江充,把所有加害过太子的人全都处死,还建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

可人们没注意到与之相反的记载:

一,刘据的唯一骨血刘病已并未及时赦免。

既然刘据被平反,他唯一的孙子,即汉武帝的皇长曾孙刘病已,就应该受到优待。可实际上若不是邴吉反抗,刘病己差点在狱中被汉武帝处死。汉武帝直到临终前,才留下遗旨,下令释放刘病已,但还是没有给他恢复皇族身份。

二,卫子夫及其子孙们并没有恢复名誉。

卫子夫被收缴了皇后印玺,汉武帝遗令,让李夫人以皇后身份随葬茂陵。这表明,卫子夫已经被废掉皇后,汉武帝到死都没有给她恢复身份,甚至都没有让她迁葬茂陵。

同样,包括太子刘据、太子妃史氏、皇孙刘进及夫人王氏,以及刘据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得到死后应有的待遇。按常理,他们既然含冤而死,汉武帝应该拔高规格追封,实际上不光没拔高,连罪人身份都没给解除。

三,汉武帝明确说“巫蛊案件”真实存在。

汉武帝生前曾经跟丞相田千秋有一段对话,大致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巫蛊事件是不容怀疑的,你亲自参与审理,并且再次挖出了木偶人,说明这事不是冤案;其二,你们审理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结论;三,这都是我的过错。

汉武帝为何有这么奇怪的表述?因为直到汉武帝去世,巫蛊案件一直在审理中,始终没有定论。

其实并不是案件有多复杂,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刘据确实有巫蛊行为,田千秋不敢,也不能把实情告诉汉武帝,而且一旦追查下去,朝中还有一大批人会受到牵连。

这种情况下,以田千秋、邴吉等人为首,采取一个“拖字诀”,审而不决,拖到汉武帝驾崩,事情不了了之,借此既保住了汉武帝与子孙们的骨肉情,又稳定了朝中的局势。

按汉武帝的一贯作风,既然认定了的事,早就嘁哩喀喳办了,哪容得下臣子们拖拖拉拉?原因是,汉武帝也不敢说破真相。

其实汉武帝内心认定刘据有巫蛊行为,但又不大清楚刘据参与了多深,更不能接受自己被儿孙们集体诅咒的残酷事实。

这事要传出去,汉武帝恐怕就会沦为历史上最难堪的皇帝了!所以,汉武帝与大臣们心照不宣,一方故意拖,一方装鸵鸟不想知道真相,双方默契地等生命的句号,来了结案件。

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可能给卫子夫、刘据及其家属平反吗?不可能的嘛!所谓“思子宫”,烧死苏文等,其实是汉武帝给世人编织的“父子情”假外衣,把矛盾外化的政治手段而已,不能视作真的给“巫蛊之祸”平反了!

关于古代礼法的刚性规定

所有皇帝即位,世人对他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皇位是否合法。古人信天命,认为皇位不合法,就会招致天谴,政权就不稳定。

什么叫合法呢?按宗法制,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就是合法!这个法统自西周开始延续,贯穿整个封建和帝制社会。如今的人无法理解,但请记住,这是古代政权的基本法,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宪法。

按这个规定,汉宣帝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除非他是汉昭帝的嫡系传人。可是汉昭帝无后,怎么办?继承法里有一块“补丁”——过继,可以从血缘关系最近的宗室子弟中,过继儿孙作为自己的骨血,续上嫡系。

汉宣帝就是按这个规定,才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汉书》中,太常礼官有一段话: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意思是,您既然承继了昭帝的嫡系,就不能再祭祀“本生父母”,而是只能祭祀汉昭帝。也就是说,过继不是名义上的,从礼法上,汉宣帝这时候就已经跟刘据、刘进断绝了爷孙、父子关系了。

既然这样,汉宣帝就不能再追尊刘据为帝了,刘据已经被剥夺了嫡系,汉昭帝才是嫡系。如果汉宣帝非要认亲爷爷刘据,不认汉昭帝,那等于否定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你可能认为,不就一个追封嘛,刘据和汉昭帝哥俩都是“皇”不行吗?不行,嫡系至尊是天道,也是防止庶系夺位,维持政权稳定的法宝,不能开玩笑。

这种死板的规定叫合理不合情,导致很多亲母子不能相认,甚至亲爹要给儿子下跪(爹是臣儿是皇)的畸形。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修补漏洞,宗法制不再特别死板,但西汉那会儿只能如此。

“戾”太子称谓背后的挣扎

法理斩不断人情,在法与情之间,汉宣帝其实也很挣扎。按法律,爷爷刘据是罪犯,同时跟自己又断绝了爷孙关系,他不能加以“皇”字号追封,可按人情,他情不自禁地想为爷爷做点啥。

所以,即位的第二年,汉宣帝就试探着向大臣们提出,给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加谥号,置园邑。

汉宣帝这个提议,足见少年天子的聪慧,既给大臣们扔了个难题,考察他们对自己的敬畏程度,同时又不违法,让自己进退有度。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加谥号和置园邑,虽然有点“过分”,但是却不违法。谥号只代表被加谥人的身份,士族都可以加谥号,不是只有皇帝才能加。

园邑可大可小,一般士族之家,都有专门的家族墓地保护人,咱这个不就是人数多一点,公款花销嘛,不在礼法管制范围内。

汉宣帝的擦边球太妙了!官员们也不笨,看穿了汉宣帝的心思,不答应没理由,答应了他会“得寸进尺”,要求给刘据等加“皇”。

所以,他们一边告诫汉宣帝,你已经是昭帝之后,不能祭祀刘据一系了,一边同意给刘据等加谥号,建园邑。

那么,谥号为何用了一个难听的“戾”呢?

戾一般被认为是“恶谥”,意思是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其实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有其功无其意,意思是他本可以当皇帝却没得到,暗含“委屈”、“蒙冤”的意思。

这个谥号恰如其分,刘据生前已经沦为罪犯,要受到批评,同时鉴于实情,又得到后人同情。

多年后长安曾经出了一个案件,有个叫方遂的人,声称自己就是刘据,吓得桑弘羊等高官都不敢表态。京兆尹隽不疑却大声呵斥说: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不管真假,先下狱再说!后来一审讯,果然是假的。隽不疑的话,其实代表了主流舆论,刘据就是罪犯,没什么好争议的!

对汉宣帝来说,他没有能力推翻曾祖汉武帝的结论,能让爷爷得到礼葬,并获得一份祭祀,已经是在法理范围内,他能做到的上限了,“戾”就“戾”吧。

刘进为何可以加“皇”

可刘进很幸运,他居然得到了“皇”的待遇,这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刘进也不是一步登天,刘据加谥号建园邑时,他跟着加谥号“悼”,也建了园邑。不过,刘进比他爹的待遇高,刘据园邑二百户,刘进三百户,且获享诸侯王资格。

为何儿子比爹的待遇更高呢?两个原因,对汉宣帝来说,爹比爷爷血缘关系更近,同时刘进在“巫蛊之祸”中属于罪犯家属,不是主犯。

八年后,有官员提出:“《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

假如父亲身份是士族,儿子是天子,儿子就应该用天子之礼祭祀父亲,所以刘进应该被称为“皇考”。

这就怪了,八年前官员们还振振有词,你是汉昭帝之后,不能再认刘据刘进了,这会儿怎么变了腔调呢?

官员们敢说这话,肯定会找出理由:刘据跟汉昭帝是兄弟,刘进是汉昭帝侄子,刘病已过继给汉昭帝当孙子,刘进也可以过继给汉昭帝当儿子嘛,多顺溜!

哈哈,打补丁的办法何其多,全凭一张嘴,只要能从书本上找出点蛛丝马迹,合理解释就可以,况且谁不想拍皇帝马屁,比的是谁水平高!

还有比这个更离奇的“补丁”,东汉光武帝刘秀,居然强行把自己过继给西汉元帝当儿子,其实汉元帝比刘秀大了69岁,他死后27年刘秀才出生,而且两人之间跨越西汉、新朝和东汉。

一块完美的大补丁,让刘进惊喜不已。当然,汉宣帝不会拒绝这份从天而降的意外收获。至于爷爷刘据嘛,俺也没办法找到“万用补丁”了,对不起!

综上所说,给刘据加“戾太子”称号,里面不存在所谓汉宣帝“怨恨”,他恨不能给爷爷追加“皇”字号,可惜历史事实和法理障碍,不给他打补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