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常山股份重组,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为何不像反抗项羽一样反抗刘邦

CF黑号 susu 2023-05-05 22:00 99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常山股份重组,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为何不像反抗项羽一样反抗刘邦?

引言

在历经了春秋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所有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帝国,是未来最为正确的走向。

这一点,东方六国的贵族明白,老秦的人明白,刘邦明白,当时天下所有的有识之士都明白,只有一个人不明白,那就是项羽。

分析

秦帝国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灭亡了。

在这之后,路应该怎么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应该如何选择,是摆在当时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效仿秦帝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恢复分封制,再度把国家割裂,各自为政,然后再一次进入混乱?

毫无疑问,聪明的做法是建立统一的国家,这个问题春秋战国的战乱不断,就告诉了人们答案。

可偏偏有人要逆天下大势,依旧要恢复战国模式,这个人就是项羽。可最终项羽也完了,他是完于刘邦,完于残暴,完于骄傲,都不是,他是完于“势”。

项羽分封的理想已不可行

分封制的做法,在当时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战争与政治是一对并立统一的整体,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资源,而政治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资源。

无论是皇帝也好,还是诸侯也罢,他们不停的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权力达到最大化,但最大化之后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资源。

他们孜孜不倦的想要获取更多的资源,或者是为了自身的享乐,或者是为了国民的幸福,不管出于什么初衷,资源——战争——政治,这个是三位一体的,不会独立而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资源最为重要。在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资源有两种,一个是土地,一个是人口。

分封制之所以有生存空间,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口少的时候,诸侯国的资源可以满足人口的需求。但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诸侯国之间的资源并不平衡。有的国家人才而土地多,有的国家土地少却人口多。生产资料也不平衡,有的国家需要铁,有的国家需要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掌握着资源的国家,就会凭借自己手中的资源进行经济讹诈。

所以,战争就产生了。那些土地不足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向那些有土地的国家发动战争。因为中国是农耕社会,土地的多少能决定生活保障。早期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更为适合耕种的土地而进行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围绕着黄河流域而逐渐扩张、征服、向心的历史。原因不言自明,为了获得更多适合耕种的土地。

土地之外,是其他的生产资料。为了消除经济讹诈,那么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有统一,才能由国家来进行资料调配,而避免诸侯国之间的讹诈。

换言之,统一为一个大政权,是一件于统治阶级和底层百姓都更为有益的事情。

于统治阶级,他们可以在统一之后,对资源进行统一调配,避免经济讹诈,同时还能增加税收收入。

而对于底层百姓,统一之后,可耕种的土地就会变多,土地资源也更好的进行调配。能够达到年代局限下,最大程度的人口与土地的平均。

所以,项羽此时还想搞分封,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认可他,与其说东方六国贵族是在反抗项羽,毋宁说他们是在反抗一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

项羽:不要阻拦我,让我残暴下去

虽然很多人都在为项羽的失败而惋惜,可我从来不会。一个残暴的人,即便再勇武,他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

本来就已经逆历史潮流而为了,如果他能好自为之,以“善”而待天下,或许反抗会来的迟一些,起码大家可能念及霸王的威名,推翻秦朝的功绩给他三分薄面。

但问题是,这个人的残暴以及不容他人让大家害怕。他吞并韩国,杀义帝,挑起战争,俨然就是一副我既要搞分封,还要把别人都打一遍的架势。

诸侯国见状能不害怕么?既然缩头也可能挨打,伸头也可能挨打,那干脆,咱们就反抗项羽吧。

这个德行不够,残暴嗜杀的的人,既然对大家都不友好,那不妨换一个人来当带头大哥。至于带头大哥是谁,之后再说,反正不能是项羽。

六国贵族:我们打累了,也打穷了

灭秦,项羽、刘邦自然是居功至伟,陈胜、吴广当然也功不可没。可山东六国贵族也出力不小。

可以说,这几方势力缺少一方,灭秦的难度都会成倍的增加。

秦统一时,包括灭秦之战时,山东六国贵族都是有相当实力的。但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个问题,灭秦的时候,山东六国贵族势力就进行了一波大洗礼。

而后来楚汉之争时,山东六国贵族势力又被收了一波人头。几次势力消耗,山东六国的贵族也累了,打不动了。

他们在灭秦时有能力起兵,灭秦之后有能力起兵反抗项羽,但等到刘邦统一之后,他们还有这个能力么?

六国贵族的战争潜力,在两次世纪大战中,都消耗殆尽了,让他们反抗刘邦,他们拿啥反抗。

更何况,刘邦统一之后,表面上对他们还

是说的过去的,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生存危机,想来想去,还是不反抗了,活着挺好。

结语

统一的趋势是必然的,东方六国反抗项羽,归根到底,是因为项羽的做法违背历史的发展规律。

再加之项羽的残暴,东方六国为了生存也得对抗项羽。

而到了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东方六国贵族的势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仅存的人根本没有实力反抗。

莫说此时他们没有必要反抗,就是真的有必要反抗,其实也是以卵击石。

常山股份重组,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为何不像反抗项羽一样反抗刘邦

中国上市公司编造过的最奇葩的故事是什么?

1、每四个中国男人,就有一个ED

今年5月份的时候,常山药业发布公告,称“中国ED(阳痿)患者人数约1.4亿人”,每4个男人里就有一个ED。而公司刚好有一款产品可以治疗ED,于是公司股价的ED被治好了,连续涨停。

于是公司高管们集体高潮了,纷纷精准减持公司股票,一天就套现了近一个亿。看来常山药业的伟哥治疗不好公司高管的早泄。

2、我去年亏大钱了,亏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今年的1月30日,ST保千里晚间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7年度将出现大额亏损的情况,亏损数额暂时无法确定。

这个真是亏损出新高度,亏得全公司都不会数学了,审计财务全部懵逼了。当然最懵比的还是投资者,去年民生证券的郑平还在不遗余力的推荐保千里,突然保千里就亏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小散上哪说理去。

最后复牌后的*ST保千里连续29个跌停,创下A股记录。

3、我们的员工都要活到100岁

这也是个智商感人的故事,华大基因自称与腾讯华为齐名,同为深圳三宝。董事长汪建在2018年数博会上讲,他们的员工都必须活到100岁。

此后各种非议接踵而至,华大基因也被扒了个底儿朝天,被人扣上了假科技公司的帽子。后来更多爆出有许多孕妇在妊娠期做了基因检测,在结果正常的指引下,生下了病儿。

新日恒力前天公告,2015年花15亿收购了博雅干细胞公司80%的股权,刚刚发布公告,称博雅干细胞公司不配合审计,失去控制,有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哎哟我去,80%持股都管不了,什么情况。

招商公路前天上演天地板,从跌停到涨停,但是看龙虎榜没有发现强力买家。

益生股份尾盘最后半小时,一下跌停,然后猛拉回到-4%,然后跌停,然后猛拉回到-3.5%,然后再次跌停,收盘了~凌乱不

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不再追求于基本的股市盈利了,而是集结了一批炒股高手和职业操盘手,一起专心研究股票,对于选股、买卖点决策,和判断后期的走势,都能通过指标来判断,准确度也极高。在近两年的努力中已经帮助数万股民学会了炒股盈利,最近依然受到很多朋友的感谢留言:老师,在近期直播讲解的东方银星、九鼎投资都有不小的涨幅,明天还有类似的强势股可以关注吗?在讲今天的选股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这两只股票的涨幅情况:

东方银星(600753)此股整体趋势来看前期确实一直在底部横盘震荡,正是长时间吸筹给了它爆发的机会,量能突破,游资主力纷纷进场,截止今天涨停到手,恭喜及时把握到的老铁们了。当然这仅仅只能算是个例,每次跟大家分享的都是批量的,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支:

九鼎投资(600053)在周四出水芙蓉的趋势下面选出,今天成功把握到了一波涨停,很多在13号看到本人直播的股友,轻轻松松就收获了这三连板的利润,这也是长期看本人直播的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润。

没有抓到的朋友也不要气馁,今天晚上微信直播也会跟大家详细分析到接下来的机会。可能会有很多人说认识海博很晚,错过了这样翻倍的股票,别急,今天海博同样通过形态选股选出了一只类似的股票,希望这次不要再错过了,我们看此股的走势图:

该股前期一直在震荡,虽然股价没有波动,但是其主力资金一直流入,和股价形成背离,回调情况下面出现一波小拉升,是主升浪启动的预示吗?该股后期走势,就不在这里多点评了,会在微信直播中持续跟踪讲解。

本人在定期跟踪研究很久的几只类似中潜股份这种爆发牛股已经选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文章的最后,如手中个股被套,不会解套,买卖点位把握不好的,想学习这种高效选股法的朋友,都可以微信联系我! 本文出自作者 海博点股(微信号:1583508329 公众号:海博点股,)如果觉得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想了解战法的可以微信联系我,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海博微信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汉武帝用推恩令削弱诸侯?

汉武帝的“推恩令”是个“阳谋”,把诸侯们拿捏得死死的!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削藩政令的优点,在原来的诸侯继承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漏洞,所有的权利将由嫡长子继承,其余世子一定点的权利都碰不着。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诸侯实力代代发展且代代相传,呈现出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展趋势,本来的一个小诸侯都有可能具有很强的实力。

“推恩令”就针对诸侯继承体系来了个“大招”,该制度规定,诸侯继承制将把庶子纳入继承者的范围之内,诸侯领地要合适的分配给每一位儿子,由他们带领自己的民众继续发展。

“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当然,这个政策不是汉武帝首创的,早在他爷爷汉文帝当政期间,就搞过类似的,只不过规模和力度都比不上汉武帝。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治安策》

这种政策在根本上解决了某个诸侯一家独大的问题,各个诸侯的地盘也会越传越小,到了最后已经对中央构不成威胁了,也算变相的达到削藩目的。

“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史记》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诸侯们也不是傻子,那么为什么没人反对这个政策呢?

首先,推恩令在名义上并没有削弱诸侯的力量。

无论哪个时期,进行一些大的改革都需要正当名义,而且改革者还需要考虑改革过程中的种种变数。

在汉代时期,由于建国之初大封功臣,这些功臣在自己的封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已经对中央权利产生了威胁。再加上一些皇子的分封,某个皇子有野心以后必然会出现叛逆之事,如果叛臣实力太强,中央的地位就会有很大危险。

所以自汉代以来的诸多君王都计划着削藩,但是光明正大的去做这件事必然会受到诸侯的抵触,严重的还会促使诸侯公然反叛,所以传统的“暴力削藩”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七国之乱”了,差点颠覆了汉景帝刘启的统治。

而推恩令在这方面就避开了诸侯最敏感的话题,朝廷并没有采用强硬的态度逼迫诸侯减弱实力,最后的封地还是归诸侯的家族所有,所以诸侯们也找不到反抗的理由。

其次,得益的庶子们普遍支持。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项政令从根本上侵害了嫡系继承人的利益,但是对于那些庶子来说,他们可全部都是受益者。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受益者都会尽力去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在当时的婚育情况下,只要诸侯没有生育问题,最少也会有三四个儿子,多的甚至能达到十多个。

最牛的中山靖王,也就是他们家祖上,据说有120多个儿子,这也太能生了!

除去一个嫡系继承人以外,其他人联合起来力量也是很大的。就算当时的诸侯有人想反对这项政令,但是私底下有一帮儿子求情阻挠,身为一个父亲,他自然本能的要满足大多数孩子的要求。

如果一意孤行,那么不需要等到汉武帝出手,底下这些儿子们肯定都先不干了!当初淮南王造反,还没开始动手就被自己儿子给告发了。

所以在情感方面,推恩令基本“笼络”了诸侯家族的大部分力量,这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汉武帝的实力足够。“推恩令”的背后,是西汉中央政府强大的军力压制。“七国之乱”后,诸侯国的实力大损,已经不能和朝廷相抗衡,只能选择接受。不服可以,打到你服!

综上所述,“推恩令”是充满智慧的,它不仅仅出于政治考虑,更有丰富的人情考量,让众多精明的诸侯都无话可说。而且依仗着强大的实力压制,诸侯们即使不服,也无可奈何1

正因为它兼备了所有客观因素,诸侯们才心甘情愿的被“宰”。

如何判断主力建仓活动的痕迹?

谢邀请!

主力建仓的痕迹怎么看?

第一,主力一般都在低位建仓,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主力的建仓成本。

第二,在低位主力通常会构建一个振荡幅度很小的长方体平台,这样收集到的筹码就会很便宜,通常都是上方割肉盘的筹码。

第三,就是成交量,成交量上涨的时候放量,下跌的时候会有很少的量,但是记得一点,就是有时候突然之间就上涨放量,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就把涨势吃掉,这就是很明显的主力建仓痕迹了。

第四。至于散户建仓上面的问题可以跟随主力建一部分底仓,不能重仓,等主力拉升的时候再重仓也是可以的。

第五,主力底部建仓的时候通常底部会被微微抬起,底部越来越高就是主力建仓的痕迹之一。

第六,长期均线会慢慢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在K线之下。

【主力建仓动作】:

一、横盘式建仓:横盘式建仓一般出现在股价长期下跌之后。庄家在低位暗中吸筹,只要市场上有抛单,庄家就会一一通吃,但只要股价稍有上升,庄家就会用大单把股价打压下去。

二、箱体式建仓:庄家用这种方式建仓,股价走势往往表现为长期在一个箱体内上下波动,当股价上升至某一高点,盘中就会出现抛盘令股价回落,而一旦股价跌到某一低点,盘中即有买盘介入令股价回升。

三、反弹式建仓:这是庄家利用投资者“高抛低吸”“抢反弹出货”“逢高减磅”的心理,来吃进筹码,从而快速完成建仓任务。

四、拉高建仓:拉高建仓是主力获取筹码时间最短,成本最高的一种方法。一般是股票基本面突发利好,主力迫切的想介入,于是通过拉高股价诱惑投资者卖出股票来获取筹码。

最后,炒股要理性,更要有良好的心态,而不是盲目的听消息,追涨杀跌,总觉得别人的股票牛,更不要贪婪。成功,等于小的亏损,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润,多次累积。

代王刘恒毫无功绩?

当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本该是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

根据《史记》记载,无论是当时刘家宗室里最年长的琅琊王刘泽,还是商议新帝人选的众大臣,提到刘襄的时候,都把他称为刘邦的“适长孙”,说他“当立”。

周之道,适子死则立适孙。

天子庙制的昭穆制度,“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二世为昭,三世为穆”。汉朝的第二任皇帝是汉惠帝,已经去世,两位少帝不被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选择刘邦的孙辈来做汉惠帝嗣子,并继承皇位,免得汉惠帝的定位过于尴尬。

从礼法上,刘襄才应该是那个登上皇位的人。

除了礼法之外,刘襄还有3重优势:

其一,刘襄参与了诛杀吕氏。

功臣们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诛杀吕氏,但他们的行动,本质上还是一种“以下犯上”。他们难免会嘀咕,新皇帝会怎么看待他们的行动,会不会事后清算他们。

而刘襄不仅参与了诛杀吕氏,还是打出反吕旗号的第一人,与功臣们是站在同一战线的。拥立刘襄,对功臣来说,相当安全。

其二,刘襄在诛杀吕氏中功劳不小。

刘襄不仅是打出反吕旗号第一人,还起兵威胁着长安城。如果不是有刘襄大军在外,吕氏不会有这么大压力,频出昏招,最后被轻松诛灭。

而刘襄的亲弟弟刘章,则在长安城内,斩杀吕产,控制皇宫,让诛吕行动变得无比顺利。

事后分配利益,以刘襄兄弟的功劳,加上刘襄的身份,刘襄登基,顺理成章。

其三,刘襄能力出众。

吕后一去世,刘襄就能嗅到反吕的大好时机,第一个站出来昭告天下,他要起兵反吕。在此期间,还经历了和吕后派来监视他的宰相的斗争,以及收回之前齐国被割出的郡县以补充兵源的斗争,足以证明他能力出众。

而当时的汉朝的情况,正值大乱之后,需要重整朝纲。有刘襄这么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来做汉朝的新皇帝,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功臣和宗室商议过后,最该登基为帝的刘襄却被淘汰出局,小透明刘恒进入众人的视野。

刘邦在位期间,刘恒的存在感就不强。他的母亲薄姬不得宠,他也跟着没什么好待遇,年仅8岁就被封为代王,被打发到封地去了。

吕后掌权期间,对刘邦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刘如意、刘恢、刘友都直接或间接被她杀死。刘建虽看起来是病逝,唯一的儿子也被吕后派人杀死。刘肥若不是得汉惠帝舍命相救,也要被吕后毒杀。

而刘恒,作为刘邦的四儿子,连吕后都觉得他没什么威胁,没怎么打他的主意。

诛杀吕氏期间,刘恒更是全程没有参与。

这样的小透明,为什么能战胜名正言顺地刘襄,入主未央宫呢?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看看功臣和宗室议立新皇的全过程。

一、大多数人认为该立刘襄,却有人心存疑虑

诛杀吕氏之后,宫里的小皇帝刘弘,就变得尴尬起来。

刘弘,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是汉朝的第4个皇帝。汉朝的上一任皇帝,本是他的大哥刘恭,可是刘恭发现自己不是汉惠帝皇后张嫣的儿子,而是生母被杀之后抱给张嫣抚养之后,便扬言长大之后要为生母报仇。

吕后听说之后,为了防止刘恭长大之后生事,便废黜刘弘,立刘弘为新任皇帝。

史书没有记载刘弘的出生年份,但从汉惠帝、张嫣、刘恭和刘弘的年龄推断,吕氏被诛杀的时候,刘弘还不到10岁。

按理说,功臣和宗室既然是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诛杀吕氏,那就是在为刘弘“清君侧”。他们应该从此好好侍奉刘弘,选出得力的辅政大臣,帮助年幼的刘弘处理朝政,等到刘弘长大之后,再还政于他。

可是,刘弘毕竟是吕后的亲孙子,是吕后亲立的皇帝。功臣和宗室难免会担心,刘弘长大之后,会清算他们,为祖母一家报仇。

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对外宣称,刘弘和他的兄弟们,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当初吕氏把怀上自家孩子的女人送进宫里,生下的孩子便谎称是汉惠帝之子,这是为了夺取汉室江山而进行的阴谋。

这么一来,功臣和宗室便名正言顺地废黜了刘弘,并把他和他的几个兄弟全部杀死,斩草除根。

上一任皇帝既然被废,功臣和宗室,就该在刘家宗室里,选出一位新皇帝了。

大多数大臣一致推举刘邦的长孙刘襄,其原因在前文已经论述。但还有一部分人有所疑虑,这事一时半会定不下来。

就在这个时候,琅琊榜刘泽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安。

刘泽的封国琅琊,是吕后强行从刘襄的齐国割出去的。刘襄起兵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计从刘泽手里骗到了兵权,为自己补充兵源。为此,刘泽对刘襄,满腔怨恨。

他在选举皇帝的会议上,说出了自己的意见: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凶狠残暴,立齐王为帝,无异于再扶持一个吕氏外戚。而代王刘恒的母亲忠厚温顺,不若立代王。

这也是刘恒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皇帝的候选名单里。

刘泽,是刘邦的堂兄弟,还是刘家宗室在世的人里,年纪最大的,可以说宗室地位非同一般。

且刘泽的封地是从刘襄的齐国割出去的,距离刘襄很近,而且在进长安前刚和刘襄打过交道。他对刘襄的判断,非常有说服力。

他的话得到了一致认可,于是,24岁的代王刘恒被迎入长安,登基为帝,也就是汉文帝。

二、刘襄为什么被淘汰出局

我们可以留意到,虽然大部分大臣都认为下一任皇帝应该是刘襄,但不支持刘襄登基的,并不仅有刘泽一人。

那么,他们的顾忌是什么呢?仅仅因为刘襄的舅舅比较跋扈么?

我认为,至少有以下3个原因:

其一,刘襄不好控制。

刘襄的舅舅跋扈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刘襄在此次起兵中表现出了他的特质:有勇有谋,能力出众。

这样的人,登上皇位,必然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这是功臣们不想看到的。

其二,刘襄的功劳反而成了他的阻碍。

刘襄在诛杀吕氏的行动中立有大功,也就意味着,功臣们不方便在他面前邀功了,也不太好以功臣自居了。他们在这样的皇帝面前,反而低了一头。

而且,刘襄一旦登基,他从齐国带过来的班底,也是跟着他一同起兵的,都在诛吕行动中立过功,也必然会影响长安这批功臣的地位,挤占长安功臣的话语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立刘襄当皇帝,是会损害功臣利益的。

其三,刘襄过于名正言顺。

刘襄,是刘邦的长孙,是功臣和宗室一致认可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也就是说,他如果登上皇位,那么长安的功臣和宗室,就没有“从龙之功”了。这同样会影响他们在新朝廷里的利益和话语权。

所以我们看历代能影响皇位归属的大臣,在拥立新皇的时候,都不会选择最名正言顺地那一个。李斯想搞事情,放弃自己的女婿扶苏,选择了秦始皇的幼子胡亥;霍光在汉昭帝去世之后,费尽心思选血脉较远的刘贺和刘病已。

毕竟,如果选了最名正言顺的那个人,自己就不能以助力皇帝登基的姿态获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了。

三、为什么选择了刘恒

第一顺位继承人刘恒被淘汰出局之后,刘邦还有两个儿子、多个孙子在世。功臣们为什么选择了刘恒登基呢?

其一,刘恒的名分相对较正。

功臣们否定了刘襄,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再从刘邦的孙辈里选择新皇帝了。毕竟刘襄的父亲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刘襄本人是刘邦的“适长孙”,孙辈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越过他登上皇位,礼法上说不过去。

皇帝的人选只能从刘邦的儿子中诞生。如此一来,功臣们可以说,新帝是继承高皇帝刘邦的皇位,而不是继承孝惠皇帝刘盈的皇位。这虽然让刘盈显得比较尴尬,但起码礼法上说得过去。

而刘恒,是刘邦在世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他继承皇位,比他的弟弟更有说服力。

其二,刘恒看起来很好控制。

刘恒,无论是在刘邦时代,还是吕后时代,都是一个小透明,且没有参与诛吕行动。就算他会带着代国的班底进长安,这些寸功未立的人,在长安功臣的面前,也没什么话语权。

而刘恒的母亲薄姬,本是刘邦手下败将的姬妾,被刘邦看中之后生下刘恒。她虽有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却没有什么不良记录,家族也没什么势力。这也就意味着,拥立刘恒,不会出现第二个强大的外戚家族。

刘恒本人的性格,则看起来比较温顺。吕后曾经试探他,说要给他换一个好点的封地,他也吓得不好接受。

这样没有根基、看起来也好控制的人入继大统,最能保证功臣们的利益。

当然,事实证明,刘恒一点都不好控制,但这是后话了。

写在最后

对于刘恒而言,这个皇位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点也不夸张。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年轻的刘恒,手段居然如此老辣,一到长安,就以高超的手段反客为主,既赢得了主动权,又很好地安抚了功臣,成功地坐稳了皇位,并控制了朝堂。

拥立刘恒的功臣们,大多数结局还算好,唯有功劳最大、权力最大的周勃,被刘恒当做典型,多番打压,甚至被投进监狱,经过千辛万苦才回到封地,过起了战战兢兢的日子。

不知道那时候的周勃,回想起当初拥立刘恒,心里是什么滋味。

你觉得周勃会不会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