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无法读取的摩根信函,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值得读吗

cf小号 susu 2023-04-02 05:00 109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无法读取的摩根信函,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值得读吗?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已经连续辉煌了六代,目前仍没有衰败的迹象。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想知道洛克菲勒家族是怎么做到延续100多年仍然如此辉煌的吗?

洛克菲勒曾说过:“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剩并丢在沙漠,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无法读取的摩根信函,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值得读吗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是他写给儿子约翰的信件集,读这本书你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浓烈的爱。他不仅在信中和儿子沟通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更是将他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感悟和处世哲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这不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忠告,更是一把收获幸福、走向成功、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在这封信中,洛克菲勒告诉儿子:“每个人的人生起点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人生的最后结果就被出身定型。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穷富世袭,也不存在成败罔替,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

人的命运由自己的行动决定,而绝对不是完全由出身决定。洛克菲勒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每个人的出身环境都不一样,有人出生贫寒,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最终的命运并不完全取决于出生,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是否努力。

因为出生贫寒的人往往更具有改变命运的迫切渴望和斗志,会挖掘自己的全部能力,也更加珍惜和把握各种机会,经过努力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不少寒门子弟终成就大业,富家子弟却碌碌无为。

既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一旦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就要竭尽全力地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抓住机会,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任何时候,成功都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第7封信 别让精神破产

写这封信时,约翰正因为投资损失了一大笔钱而感到耻辱和羞愧,整日忧心忡忡。他在信中告诉约翰,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失败不会在脑门上贴上无能的的标签。

在信中他还引用了爱迪生回答记者问他对自己的发明失败了一万次的看法时说的话:“我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明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以此告诉约翰精神强大的重要性。精神破产便会输掉一切。

人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如果放弃机会最终的结果只是失败。所以人不论遭遇怎样的失败与挫折要始终保持活力、永远坚强。

乐观的人能在苦难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也会看到苦难。最重要的是精神不能倒。只要精神在,即便失败了也会总结经验,不断实践,成功终将到来。

第22封信,合作是一种获利的战术

这封信写于约翰与摩根合作成功时。他告诉约翰:合作不一定是追求胜利,但合作可以压制对手,也可以让对手出局。洛克菲勒说他自己之所以能跑在竞争者的前面,就是因为他擅长与人合作。

洛克菲勒认为,合作不是友谊,友谊需要真情支持,而合作的关键在于利益和好处。合作也可能建立友谊,而且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谊往往胜过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

合作也不是为了做好人,而是因为有好处和利益。谁也不能保证结盟是永久不变的,合作只是一种获利战术。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行业,竞争都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孤军奋战,除非自寻死路。聪明人往往会选择与他人甚至竞争对手形成合作关系,借他人之力使自己先生存,再强大。

第36封信 充实你的心灵。

这封信中他告诉约翰,就像人的身体需要吃饭一样,人的心灵也需要精神滋养。很多人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让自己的心灵忍饥挨饿。所以在这个世界上,精神匮乏的人随处可见。

心灵是人真正的家园,只有充实、洁净我们的心灵,才有可能在遇到消极情绪时,心灵能自动做出积极的反应。如何充实我们的心灵呢?

其实,充实心灵精神食粮随处可得,例如,阅读书籍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尤其那些经由伟大的心灵撞击而写成的书籍,每一本都是洗涤并充实心灵的精神食粮,它早已为后人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从这些书籍中挑选自己想要的。经过书籍的洗礼,我们的心灵能够得以重新塑造。

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能给我们带来行动的信心与力量,能够将我们的人生推到一个新高度,和引导我们行善的书。而不是文字商人的书。

读书,读好书给人一生的影响有可能超过任何东西,你的知识、你的情怀、你的眼光,甚至你的情商会因为读书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读的书多了,会让你对现实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透彻。

读书不仅是丰富你的知识,也能使你的眼光更远、格局更大。读书会让人学会谦逊,使人变得聪明。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还有很多内容,比如:要看重自己、要积极行动、勤于思考、宠若不惊,还要看重价值、社会责任感,重视对手、重视部属,有成功的信念等内容。

洛克菲勒对儿子说: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们,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道依赖父母成果的无能之辈。

这应该是他给儿子写信的初衷吧,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巨额财富毁了孩子们的前途。他更期待能够将家族的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

洛克菲勒家族代代相传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人。这本书不仅是约翰及其子孙的致富秘籍,给我们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更是是一本不错的亲子育儿读物。

我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材料?

写作有多重用途,这是一项人人必须重视的能力。

关于写作能力,有很多书籍从多种角度讲述,我想干脆把这些比较知名的写作指导书籍一起拿来看看,分别从非虚构写作课程教师、畅销书作家、著名电影和小说编剧、知名报刊编辑和撰稿人的角度谈谈如何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与你分享。

《这样写出好故事》

《这样写出好故事》,[美]詹姆斯·斯科特·贝尔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现任美国《作家文摘》经典写作指导书系作者、佩珀代因大学虚构写作教授,并经常就如何写出好故事进行全美巡回讲座。

这本书立足于讲出精彩的好故事,从故事的情节和结构入手,讲述了写出好故事的实用技巧和练习方法。

核心观点:

讲好故事可以采取普遍适用的开头、中段、结尾式的三幕结构,在三幕之间创造两次不可避免的转折将三个部分串联起来。好的情节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并通过贝尔金字塔的热情、潜能、精准三个“筛子”进行筛选,最后再用“LOCK 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对写出的初稿,通过沉淀、细读、分析、重写、润饰等步骤,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凝练,从而打造出一部完美的故事作品。

创作故事的技巧不但可以学,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学会。

如何设计文章结构?

定义:对于故事创作来说,结构就是以特定方式组合故事的各个段落,让读者容易了解。换句话说,结构就是为了服务读者,而将组成故事的元素依序排列。

三幕结构最有效:

开头:要吸引住读者。建立读者和主角之间的联结、介绍故事中的世界以及说服读者继续读到中段等等。有三条基本规则:1.先用动作切入,再来解释。先带出行动中的角色,读者会紧跟着行动的角色,不会要求先了解角色的所有背景。2.透露一小部分故事,再拓展。比如斯蒂芬·金就在小说《它》的开头这样写道:“这份恐惧要持续二十八年,或甚至永远无法消去。就我所知,一切始于一艘报纸做的小船,沿着涨满暴雨的水沟向前漂去。”3.先丢关键线索,再来展开。

中段:中段的重点是冲突,中段要加深角色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持续关注主角,并为最后的决战做好铺垫。比如电影《寒战2》里郭富城和彭于晏的斗争不断升级。这段需要“行动、反应、继续行动”的行动模式不断重复,推进整个故事持续前进。要让读者担心主角能不能达成目的。

结尾:好的结尾通常有两个标准,一是结局感觉完全符合本故事所属的类型,二是结局也让读者感到惊讶,并不会熟悉到仿佛以前在哪儿见过。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将结尾分成三类:第一类,主角达成目标,实现正向结尾;第二类,读者不知道主角是否达成目标,来个模糊结尾;第三类是主角没有达成目标,落个负面结尾。

这三幕之间如何衔接呢?

“两扇门”:故事从开头进入中段,再从中段进到结尾,这期间的重点就在于转变,被称为“无法折返的门”。就是你在故事中营造的那种将主角往前推的、不可避免的氛围。比如《教父》里柯来昂的儿子决定从军、从政,避免走父亲的老路,但是当父亲为他和他的儿子挡了子弹后,他不可避免地接过了家族的重任。从中段进入结尾的第二扇门,也需要发生一件大事,导向最后的对峙。通常是一条重要线索或信息,或者是重大挫折和危机,借此将故事快速抛向结局。

如何设计文章情节?

“会发生什么事”就是你的情节。

情节各式各样,但是总结起来均具有以下特征:

主角有强烈追求的目标

却被迫面临冲突

而他的故事贯穿整本小说

这是詹姆斯·斯科特·贝尔总结的“LOCK 系统”。

L 代表主角。

O 代表目标,在一般故事情节里,主角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会形成“故事问题”:主角能达成目标吗?

C 代表冲突,来自其他角色或外在环境的阻力能让你的故事充满活力,它的存在让读者十分担心主角的是否能够实现目标。

K 代表冲击结尾。

有了框架,你还需要一个作者发明的情节筛选器——“贝尔金字塔”:

金字塔的底端是对情节的热情。

金字塔的下一阶段就是潜能,就是受读者欢迎的程度。你需要思考这个主题能触及多少读者,评估的时候尽量客观。

金字塔的顶端是精准。即少说废话,与实现剧情目标无关的话。

你还需要一个大纲,把故事串联起来:

具体做法是,写初稿的时候,跟着感觉走,不要列大纲。写完初稿后,仔细观察情节的全貌,然后重整这份大纲,理出更扎实的情节。在这个时候,上面提到的 LOCK 系统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可以用来奠定故事稳固的基础。如果你的故事有明显的缺陷,通常在这里会被发现。最后反复雕琢,直到最后写出一整本小说。

以上就是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这样写出好故事》中呈现的主要写作方法。

《电影编剧创作指南》

《电影编剧创作指南》,[美]悉德·菲尔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悉德·菲尔德,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终身教授,好莱坞多家电影公司剧本审稿人及剧本顾问,他总结了电影剧本写作的三幕式剧作法则及相关技巧。

核心观点:

好的剧本应该符合三幕式剧作法则和人物塑造的基本四要素。

核心内容:

什么是三幕式剧作法则;

怎么用三幕式剧作法则去创作一个剧本;

如何在剧本中建立一个出色的人物。

什么是三幕式剧作法则?

所谓的三幕就是三个段落的意思。

第一幕的功能是建置,就是要在第一幕中完成基本世界观、人物关系和基本背景的建立和设置。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一出场就有了故事的背景。

第二幕的功能是对抗,就是要在这个六十分钟左右的段落中,让主人公不断地进行着对抗这个动作。都有哪些对抗呢?比如说主人公和内心的对抗、主人公和他人的对抗、主人公和社会的对抗等等。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和典狱长、狱中敌人等的对抗。

第三幕的功能是结局,就是要在这一幕完成整个故事的结局。要把冲突的句号给画上,让观众知道结局是什么。

怎么用三幕式剧作法则去创作一个剧本?

第一幕:

第一个部分需要介绍的是时间、地点和人物。悉德·菲尔德认为有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主要人物、戏剧性前提和戏剧性情境。

第二部分拓展你所写作的人物,和他的人际关系,并顺着第一部分继续发展故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它的第一幕第一部分里,交代了法官认定银行家安迪因为杀了偷情的妻子,而判处其两个无期徒刑。它的第二部分很紧凑的讲述了安迪进入监狱,认识了另一个主要人物瑞德和其他囚犯,并且安排了安迪被一些囚犯骚扰的桥段。编剧在这一部分让观众的视线跟随着主人公安迪一起深入肖申克监狱的生活,让我们更清晰的明白了安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经历,并且将要经历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做法,可以让观众持续保持对于主人公以及故事的兴趣。

第三部分描写整部电影的第一个大情节点。可以是个戏剧性的场景、还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行动。情节点可以是任何偶然事件、插曲或事情,它的作用就是紧紧的牵扯着之前的情节线,并且将其转移到另外的发展方向上,主人公的戏剧性需求也会发生转变。

第二幕:

第二幕的定义是,从第一个大情节点的结束到第二个大情节点的结束。

本书作者将一个电影故事分为四个大的事件,分别是结尾、开端、大情节点一和大情节点二。大情节点二往往是出现在第二幕结尾位置的。那么找到大情节点和大情节点二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环,就找到了故事里面的中间点。当你设计好剧本的中间点之后,就可以顺利的展开对于整个第二幕的构建了。

方法是要建立一个中间点;然后,在中间点的前后各建立起一个次级戏剧性情境脉络;最终由这三个部分把故事从大情节点一推动到大情节点二。

还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中间点就是狱友red和安迪共同在狱中见证了年轻朋克狱友说的实话——安迪没有杀人。这时剧情开始反转,所有人都很揪心安迪能否翻案。

第三幕:

本书中对于第三幕的范围定义是,从第二个大情节点的尾部,一直延续到电影的结局。

在悉德·菲尔德看来,结局是寻求一种解答、解释或者澄清。好结局是将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出现的问题都解决掉。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到了“没有记忆的海洋”中的小岛,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red和他一起在岛上会面。此时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回味。

如何创建一个出色的人物?

还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影片一开始,你就会有种感觉——这些人物充满魅力且真实可信,所以你会对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充满好奇。这就是建立一个出色人物对于故事乃至于剧本的重要性。

建立出色人物的四个要素:

人物有戏剧性需求、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对待事物拥有自己的态度、在故事旅程中产生了个人的转变。

人物的戏剧性需求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生由行为构成,而且它的终点是一种行为方式,不是一种身份地位。”总结来说,人物就是行为。由此延伸而来——人物的戏剧性追求就是角色在剧中的追求。比如安迪的追求就是——清白、自由,这些原本就属于他的东西。

人物的观点

悉德·菲尔德把它定义为“一个人看待或观察世界的方式”。当我们为笔下的人物赋予了观点之后,他会很快地鲜活起来。

人物的态度

悉德·菲尔德将态度定义为一种行为方式或意见,这种意见是通过人的思考做出的判断。

人物的转变

转变,让一个角色拥有了两面或者多面的形象,在有限的时空范围里,变得更加丰富立体。比如人们对安迪认识的转变、安迪对监狱生活认识的转变等等。

这些是作者要投入最多精力去思考的东西。近期看了部电影《雷神》,里面雷神这个角色的需求、观点、态度和转变都是通过大量的对抗和情节来展现的,这样让雷神这个角色变得重要和凸显。

带着这些知识再去看电影,相信你能看得更透彻,有收获。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v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美]威廉·E·布隆代尔,华夏出版社出版。

威廉·E·布隆代尔,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曾经获得迈克·博格新闻奖、莱伊霍华德公共服务奖以及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写作奖。创刊于1889年的《华尔街日报》被誉为“全美写作质量最高的报纸”。日报头版上每天都有一篇几千字的长篇报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特写。这些特写大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开头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然后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新闻,因为人物的介入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赢得读者的关注。

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哪些元素能让你写的东西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核心内容:

想要让故事更有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自己的角色,是总结者还是裁判;第二,热点事件要从小处着眼,挖掘旧闻中的新意;第三,设计具有神秘感的导语,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四,把抽象的数据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接受;第五,适当运用描写,让语言更精彩生动;第六,论据材料来源要广泛,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1.角色和立场:

作者认为,写作者首先可以是总结者。啥意思呢?就是说,你可以在故事里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结论。

明确自己的角色是总结者还是裁判。如果是总结者,在报道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或者关注度极高的话题时,不要提出明确的结论,避免误导读者,把你了解到的信息总结起来告诉读者就可以了;如果是裁判,要学会掌控全局,只保留冲突双方最有价值的争论,让文章更紧凑有力。

2.热点事件要从小处着眼,挖掘旧闻中的新意:

关注具体、细微的东西,不仅可以让你的视角更独特,还能让你的故事更加贴切、真实。

比如:旧金山有一个第六大道公园,它是由一块空闲沙地改造而成的,周围全是当铺和酒馆。这座公园还有一个外号,叫“酒鬼公园”,因为里面几乎全是酒鬼。他们经常醉醺醺地生上一堆篝火,然后露宿在公园里,收音机里还放着刺耳的音乐。当地居民对这个酒鬼公园怨声载道,很多媒体都过来报道这一事件,但他们的视角基本都侧重于揭示公园给周围的居民带来的困扰上。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却另辟蹊径,展现了“酒鬼”们作为这个城市中的一个另类群体的内心活动,也让整个故事变得新鲜。

3.设计有神秘感的导语:

在第一段就抛给读者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他到后面的段落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做肯定会牢牢抓住读者。

富有神秘感的导语起到的作用,就像一个钩子,不停吸引你想要往下继续看。

比如近期影院里自如租房的一个广告“离开了住了四年的宿舍......”配上悲伤的音乐和神情,就很吸引人想了解后续的发展。

4.把抽象的数据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数据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唯数据论的做法很容易让文章显得枯燥乏味。

我们应该谨慎选择数据,仔细运用数据。比如香飘飘的广告,他没说自己的瓶子连起来有多少公里,而是绕地球几圈,这就很形象了。

5.适当运用描写,让故事更精彩生动:

描写是和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并列的五种表达方式之一。

那适当的描写对于写作有什么帮助呢?最关键的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展。

有时,细节描写还能给文章带来强烈的对比效果。比如有篇文章,讲的是华盛顿州哥伦比亚高原上神秘的石油开采项目,其中有一段写道:“表面上看,这里是平静的乡村。绵延的群山中隐藏着一座座农场和果园,潺潺的哥伦比亚河滋润着大地,头顶白帽的亚当斯山和瑞妮山如同两个高大的士兵,守卫着哥伦比亚河。就在这样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下,却是石油开发商们的噩梦——足足有两英里厚的玄武岩地层,一块标有地震信号的黑色火山岩,让锋利的钻头变成钝铁。”记者想说的是石油开采的困难程度,但如果没有用细节描绘出美丽宁静的乡村图画,那么大地下面的景象也就失去了冲击力。

6.论据材料来源要广泛,让故事更有说服力:

通常大家会认为,反复强调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但实际中,一连串的数据抛给你、或者罗列三大段来自权威人士的评论,人很难激发兴趣。那什么才是论据材料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作者说了,正确的方式是把这些论据材料混在一起,一次只提供一小部分,这样才能让你的故事更连贯,也更有说服力。

要尽量选择不同的角度,广泛寻找现象、引语和事例,而不是把同类材料进行简单的叠加。如果是采访,可以选择中层人士进行采访,会事半功倍。

这本书主要侧重于如何写好一个封面故事。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v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日]高杉尚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高杉尚孝,全球著名的企业战略咨询顾问,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等等都是他的畅销著作。

核心内容:

提高商务文案的写作能力,唯有准确理解并学会应用一些实用的逻辑思考方法。包括:准确理解“信息”的概念达到清楚表达,应用金字塔结构、MECE原则设计文案结构,使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文案内容,采用至上而下法来提升商务文案说服力等。

作为国际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文案总是最具说服力,看问题也总能直击要害,那他们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将从商务文案的语言组织、结构设计、解决问题、提高说服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怎么组织语言:

信息、主题和表达技巧。

根据作者的定义,信息就是清楚地表现出主语和谓语关系的句子,是构成文案的零部件。作者把信息分为记述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三类。记述信息就是对事物情况或现象的描述,不判断好坏。比如,我们描述一个公司的业绩“公司今年的销售额是20亿”,这就是记述信息,没有好坏评价。评价信息虽然也是对事物情况或现象的描述,但是要评价或判断好坏。比如,同样描述一个公司的业绩“公司今年的销售业绩非常棒”,这就是评价信息。规范信息说的是事物应该有的状态或者人应该采取的行动,经常以“应该怎么样”或者“应该怎么做”的形式来表示,比如“公司应该并购竞争对手”“公司明年应该继续降低费用”等等。

要表达自己的主张,作者的经验是采用记述或评价信息往往比规范信息好。

主题就是装信息的容器,限制了信息内容展开的范围。但主题不是信息,它不是完整的句子,而是名词短语,一般用 “关于什么”来表达。主题与信息两者结合,可以瞬间提高理解度。

作者从句子结构、连接词的使用和表达具体性这几个方面为我们总结了清晰表达的技巧:

句子的结构上,最好使用主语和谓语关系明确、主动语态的句型。作者总结出,如果要刺激接收者多思考,就采用主语+及物动词的形式。

在句子的连接上,一定要使用正确的逻辑联结词,比如因为、所以、如果、假如、而且、以及、同时、但是、或者,等等。连接词是文案通顺的灵魂,它能清楚地表达每条信息之间的前后关系,比如并列、对比、追加、条件、因果、假设、转折、选择、归结等等。特别是文案较长,有多个层次、多个段落或者多个章节的时候,逻辑连接词尤为重要。

作者建议表达要具体,不抽象。

怎么设计文案结构?

作者的经验是,不要一开始就着急写内容,先把文案的框架搭建出来。就像盖房子,需要先画设计图,再按照设计图去施工。

构建方法:

一件事情,你至少要想到三层,展现出你的思考深度。首先,把你最想传达的信息,或者你的主张、最终结论放到金字塔顶端,这则信息叫“主要信息”。主要信息下面一层叫“关键信息”,是主要信息的依据、论据;关键信息下面叫“次要信息”,是“关键信息”的依据、论据。一般的文案,只要不太长,这三层就足够了。如果确实需要扩展下去,那就再往下分解,“次次要信息”、“次次次要信息”。

作者提醒,文案的金字塔结构设计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首先,好的商务文案,应该同时包括主题和信息。在金字塔结构中,从上到下一一对应的就是主要主题(主要信息)、关键主题(关键信息)、次要主题(次要信息)。

其次,主题不是越多越好。由于主题就是装信息的容器,思考主题的数量就等于思考信息的数量。那么一个好的商务文案,多少个主题合适呢?作者的经验是主要主题一个比较好。

关键主题是构成文案最主要的骨干,作者强烈建议3个最好。3是稳定事物的最小数值。如果怎么都不能归纳出3个,那就5个,上限是7个。根据心理学家研究,7这个数字是人类听过一次后可以记住的上限。

最后,主题要符合麦肯锡 MECE 原则,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我们这里转换一下,就叫“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是让人容易理解,不遗漏是为了更有说服力。

作者的经验是给自己建一个MECE分析库,存放很多经典模板,比如波特五力模型、3C 战略三角模型、营销 4P、SWORT 分析、5W1H、PDCA 等等,要用的时候直接套用,即使不完全合适,只要稍微修改,一般都能使用。

怎么用解决问题的思路,顺畅地构建商务文案的内容?

一般有五个步骤:

一、首先是发现问题。

问题,可以理解为在现状与我们的期待之间有一个落差。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恢复原状型问题(指现在不良状态已经很明显了,解决方法就是尽快恢复原状)、预防隐患型问题和追求理想型问题(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大碍,但是未来可能产生不良状态,解决方法就是要预防不良状态产生,尽力维持好现状),不同的问题类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选择具体课题。

“恢复原状型”,关键主题可以套这几项:

掌握状况,即描述现在东西损坏成什么样了;

应急处理,即采取什么方法防止这种状况恶化;

分析原因,即分析为什么会损坏;

根本措施,即知道原因后,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恢复;

防止复发,指分析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以后又被损坏。

“预防隐患型”,关键主题的范围一般有这几项:

假设不良状态,即分析东西可能被损坏成什么样;

诱因分析,即分析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损坏发生;

预防策略,即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这种损坏发生;

发生时的应对策略,即当损坏发生时,怎么将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追求理想型”,那关键主题可以设置为:

现状盘点,即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

选定理想,即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追求的目标;

实施策略,即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

三、列举出替代方案。

仔细斟酌有潜力的替代方案。一般来讲,替代方案只有在能采取行动的关键主题中产生,列举三个左右,并且要锁定其中的核心方案。

四、对替代方案进行评估。

一定不能只评估方案的好处,风险也要评估,因为每一种行动都会带有风险。

五、就是制定实施策略。

文案中要有具体的策略,包括培训学习、进度计划、责任人、完成时间等等,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怎么提升商务文案的说服力?

首先,商务文案最好采用自上而下法。一开始就讲重点,比如你的观点、主张、结论,然后再提出详细的证据,说服力会大大增强。

作者建议解决方案必须提出风险。现代人都有多疑病,当你提到的收益越多,接收者越会怀疑这里头一定有风险,所以直接说出来比被问到更好。但是,风险什么时候说有玄机。如果接收者非常担心某种风险,那越早说越好。否则他心里老有这事,后面内容再好,还是会纠结在担心的事情上,你的说服力会大打折扣。比如,中介卖房的时候,如果买家特别关心房子的抗震性能,那么置业顾问就应该先介绍房子的抗震性能,再强调其他优点。相反,如果买家没有特别担心的内容,那就先传递优点,再说风险,结尾再强调一次优点。

可以看出,这些作家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影响力强的作品,在于作者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深度思考。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他们总结出的先进经验,还有他们的敬业精神。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v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日]大泽在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核心内容有很多,咱们先选以下三部分:

一、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二、如何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三、作者写给写作者的三条建议。

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

有趣的故事,是角色和情节有机结合的作品。

作者提出:一成不变的主人公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塑造角色首先是要让角色有变化。主人公会随着情节发展而有所改变,故事情节也会促使其他登场人物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过程才能让读者投入感情。在构思时可以将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物角色就不至于从头到尾毫无变化了。

除了让角色有变化外,另外一个塑造角色的技巧是:给人物以鲜明的台词。找到“这个人物在这种场合绝对会这样说”的决定性台词。为了练好这种能力,作者给出了一个建议,就是要观察。观察别人,仅此而已。作者说,可以在公司、上下班坐地铁等场合,对周围的人边观察边想象。观察别人的要诀,就是去看对方的视线尽头。通过观察视线,能够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

如何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

作者说,能让读者觉得有趣的小说,大体上有两大要素,分别是“变化”和“解谜”。

变化就是指,要写有意外和起伏变化的故事,要让读者期待主人公接下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怎样才能摆脱危机,要让读者的心和注意力一直跟着你走。

就算是普通小说,也是有可写的谜题的。就比方说人类的心理,其实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谜,也会导致其行为成为一个谜。比如:你可以写主人公陷入热恋,却发现自己的恋人很神秘,仿佛一个难解的谜,于是就想找出这谜的源头,探明恋人身上的秘密。这便是通过恋爱来解谜。

作者说,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很容易把心思放在主人公如何行动等具体的细节上,但其实在动笔之前,应该先在心里定义好“这部小说的看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小说的看点是变化还是解谜,或者是变化加上解谜,在此基础上再来设计情节。看点如果是变化,那么设计情节时就必须考虑让主人公遇到什么事,从而发生变化。而如果看点是解谜,那就需要考虑为主人公设计什么样的谜题,怎样把谜题一步步解开。

故事开始要有起,然后经过承、转,最后有合。作者建议,从承到转,是需要绞尽脑汁的,可以给主人公继续布置谜题,或者增加新的登场人物,以便能够一直吸引读者的目光。而增加新的人物,不一定非要加入一个新角色,其实还有个更巧妙的方法,就是利用角色的两面性。也就是说,当读者看到故事的三分之一处,觉得登场人物已经全部现身,自以为认清了每个角色的时候,你可以突然描写一个场景,让剧情反转。

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作者说,写作者要自己指点自己。针对自己构想的创意、角色和情节,必须时刻想着这样还不够,能不能再充实一些,应该还有更好的创意吧?永远怀疑自己。

第二点建议,作者说,写作者必须时刻保持学习。首先,要大量阅读。作者说,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读书量越来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才有写作的热情。无论是看小说、漫画、电影、戏剧,或者听音乐的时候,都不要忘记持续刺激自己。听见优美的音乐,要思考这首歌曲能写成什么样的小说;看到出色的电影,要琢磨如果由自己当导演,该怎样安排素材。此外,身边要常备用来记录想法的备忘录。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观察。偶尔抬头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试着展开各种想象,比如猜测对方的职业身份、家庭环境、兴趣爱好、钱包里装着什么东西、是不是有成人、是不是大变态、秃顶大叔是不是异装癖等等。除此之外,揣摩对方身上最“表里不一”的要素是什么。随时随地观察别人,这种观察会成为人物描写的重要依据。

第三点建议,作者说,要坚持每日练笔。他自己就会每天最少写十页,多则二十页。第二天还会重读前一天的稿子,检查措辞,加以修改。

看了他的介绍,你就能明白“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了。某种程度上讲,写作和弹钢琴有相似之处,需要多多练习,只不过弹钢琴需要熟练度,写作需要广度与深度,都是下功夫打磨技能。不过似乎也没那么艰难,根据作者的描述,他发现大部分作家一旦开始写作就停不下来了,不写就会很难受。这很有趣,就像经常长跑的人一旦没机会长跑就会很难受一样,在旁人看来需要毅力和坚持的事情,对当事人来说则是不做就难受的事情。

《完全写作指南》

v

《完全写作指南》,[美]劳拉·布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写作这件事从云端拉到了地上,变成了一套模式化的写作工具,对职场人士尤其有用。她提炼出了一个写作流程,把人见人怕的写作变成了程式化的过程。

核心内容:

快速有效地写作需要遵循一整套流程——确定写作目标、深度了解读者、展开头脑风暴、列提纲打初稿以及检查修改。

第一个步骤:确定写作目标

努力思考你的写作目标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起点,它会帮你搞清楚该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目标清楚了,你的文章会更吸引人,你的读者也会更加轻松。

这件事看似简单,却需要投入时间深思。比如写一封求职信,如果你目标是“找到工作”,那么你的信将会和其他人差不多,会被忽略;如果你的目标调整为“吸引HR阅读我的求职简历”,那就你就会在吸引对方的注意上下功夫,你的简历则更有可能被看到。

第二个步骤:深入了解读者

作者说了,写作的本质,其实就是沟通,就是好好说话。写作时,你就要多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多问问自己,如果你是读者,你会有什么反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写作目标。

第三个步骤:展开头脑风暴

这一步简单来讲就是如果你想到的信息太多,要用一、二步骤的原则来筛选你想出来的说服对方的简洁版说明。

如果你想到的信息太少,则使用头脑风暴打开局面。

作者举了个写情书的例子:

情书大概是你所写的最私人化的信件了,可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困扰,就是无论自己的感情有多强烈,下笔时都很困难,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满腔的爱意,觉得怎么说都显得假大空,不够真诚。这时头脑风暴就能派上用场了,这可是写情书时一个很有趣的环节。

你可以想一想,有没有一段对你来说十分特别的回忆呢?对方说过的哪句话一下子击中了你的心?还记得自己爱上对方的那一个瞬间吗?相遇或者相恋以后,你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最爱对方身上的哪个特征?对方做的哪件事儿让你感受到他是真的关心你?对方出差后你有多想念他呢?

你看,经过一番头脑风暴,你可以挖掘出好多恋爱的细节。其实情书并不需要像史诗一样写得多么高大上,只要你是真心的,任何小事都可以写进去。

第四步骤:列提纲、写初稿

列提纲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还要取决于文章本身的类型。如果你写的是说明书或者使用指南,那么循序渐进式的提纲就很好用;如果你要描述某件事,那么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如果你想说服某个人,那么你可以将理由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出来,把最重要的因素放在开头,把最让人无法拒绝的原因放在结尾,前后呼应。

第五个步骤:检查修改

写作能暴露你交流的清晰和准确程度,这会直接影响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任何人写出来的初稿都不会是完美的,都需要经过一次甚至好几次的修改才能拿给别人看。所以虽然检查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但其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比如马云对演讲稿就十分认真,在一次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马云要在会上做一次演讲。就在讲话前,他还对演讲稿进行了至少26处修改,比如文首,他将“尊敬的企业家代表”改成了“各位企业界同行”,不卑不亢;原稿中写到“43年前,尼克松访问杭州”,马云特意在“杭州”前面加上了“我的家乡”,流露出自豪感。可见,检查修改这个环节是谁也省不了的。

那么,检查些什么:

精简。

齐全。

礼貌。

坚决清除错别字。

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把写作这件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到这个时候,我产生一种感觉——再用这些技巧、方法、原则去审视我阅读过的好书、看过的好电影时,开始理解了其引人入胜、回味悠长的原因。他们受过好的训练,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吸引力。

这种能力只要通过学习+练习,你也能拥有。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v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美]马克克雷默(Mark Kramer),温迪考尔(Wendy Call) 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集结了来自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有关非虚构写作议题的51位名家的91篇文章。这本书的作者中,既有像获得过普利策奖、国家杂志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纽约客》资深作家凯瑟琳·博这样的著名记者,也有凭借《当哈利遇到莎莉》、《西雅图夜未眠》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的好莱坞编剧诺拉·埃夫龙。这本书的编者马克·克雷默则是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的总监和驻留作家。

核心内容:

通过诸多名家的经验之谈,通过大量具体和深入的讨论从采访到写作的整个过程,告诉读者如何写好非虚构写作。

第一个要点:关于做好参与式采访

非虚构性作品的作者要处理的,则是那些公共生活中的人——那些名字已经为我们所知的人。比如王健林、董明珠、雷军、马云等等。

你得事先就在家里做好功课: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能够享受到那种“圈内人”的待遇。特德·康诺弗提出了一种“参与式采访”的办法,为了做好一次对监狱生活的采访,他应聘了惩教工作,成功地写出关于监狱的故事。

普利策奖决选入围者安妮·赫尔也给出了有关参与式采访的心得和要点,她认为,做好一个参与式采访可以遵循几点来进行:第一是仔细观察,她建议写作者像摄影师一样思考,也就是说,去看;第二是像他们一样生活,身临罗马,就过罗马人的日子,不要在一个不被允许喝冷饮的人面前喝冷饮;第三是努力降低你的存在感,努力不要让自己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除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注意始终同你的受访者保持距离感。她还建议大家读一读当地报纸,去当地的教堂,跟你试图捕捉的人使用同样的语言,尽可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记者需要跟人走得很近,近到那人会觉得记者是自己的朋友。深入一个群体,你需要通过跟他们一起生活来进行学习。同时,你也需要和你的受访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始终记得你是一个旁观者。

第二个要点:重视建立故事结构

要问自己:故事是在哪里开局的?开局在哪里结束?而中间部分又在哪里开始?中间部分在哪里结束?而结局又在哪里开始?

所有的故事都有三个层次,事实、情感和意义,在写作时你必须同时照顾到这三个层次,去构建你的故事,你的故事就会像交响乐一样打动人心。

此处可以参考上面《电影编剧创作指南》。

写作伦理的处理问题

诚实和怀有敬意,不要干扰当事人,确保一切信息源真实,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故事课》

v

《故事课》,许荣哲,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核心内容:

故事,不单指狭义上的,小说和电影里那种有角色、有包袱、有反转的叙事作品,而是一种更加广义的,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共情能力。那些绕过事实,直接触动情感的说服技巧,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广义上的故事。它们要么是通过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说服别人,要么是通过某一种故事技巧,比如制造反差、设置逆转、建立比喻,等等,来打动别人。

举个例子:

90年代初,苹果研发麦金塔计算机的时候,要对开机速度做优化。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电脑开机,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工程师说,他们已经尽力了,但是乔布斯还要再缩短十秒。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乔布斯算了一笔账,说将来至少会有500万人使用我们的产品。假设你省出来10秒,10秒乘以500万,一天就省出5000万秒,一年就是3亿多分钟,这相当于十个人的一生啊。所以,为了拯救这十条人命,恳请各位,再加把劲吧。于是,工程师们都被乔布斯打动,最后居然超出预期,把开机时间一下缩短了28秒,相当于28条人命。

此时此刻,乔布斯用的,就是讲故事的技巧。开机时间和人命,原本不挨边。但高超的故事技巧,会绕过事实和逻辑,直接唤起别人心里的感受。

以往人们总觉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故事课》却告诉我们,好故事,不仅有迹可循,更有一套人人都能掌握的公式。只要勤加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第一部分:观摩篇

第一位高手,是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

在位期间,他遇到了一件麻烦事,那就是,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不肯吃土豆。

当时的欧洲人,主食是小麦,可要知道,一个国家假如只有一种核心农作物,是很危险的,万一遇上自然灾害,战乱饥荒,马上就会陷入粮食危机。按照当时的种植水平,能改变这个危机的,只有土豆。因为土豆既好种又有营养,完全可以作为小麦的替补,成为后备国民粮食。

那老百姓为什么不肯吃呢?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土豆有三坏:第一,出身不好,属于茄科,跟它同科的很多植物都有毒,比如曼陀罗,好比大家觉得你的兄弟是坏人,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土豆埋在地下,见不得光,哪像人家小麦光明磊落,长在阳光下面;第三,和信仰冲突,《圣经》里记载了很多可以吃的食物,可偏偏就没有土豆。

你看,三条罪状,背后都是一种情感,而唤起这种情感的,就是一种解释模型,也就是广义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的影响力,居然超过了王权。以至于腓特烈大帝下令,全民必须吃土豆,老百姓还是不吃。

那怎么办呢?腓特烈大帝最后终于想通了,能打败故事的,只有故事。于是,他就规定,从今天起,土豆列入皇家蔬菜,只有王室的人可以种、可以吃,别人通通不行。他还派军队守在马铃薯田,但是,暗地里又嘱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真有人偷,就当没看见。

后来的发展,估计你也能猜到。老百姓都想知道,皇家蔬菜到底是什么味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先是去偷土豆吃,发现好吃之后,又接着偷。等土豆的名声在民间传开之后,腓特烈大帝再取消禁令,土豆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的国民粮食。

作者许荣哲告诉我们,其实任何事物,它的价值都分成两面,第一个是实际价值,第二个叫认知价值。实际价值,就是它到底是什么,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土豆富含淀粉,客观存在,谁也改变不了。而认知价值,指的是,在你心里,你到底把它当成什么。比如土豆到底是妖魔化的茄科毒物,还是餐桌上的美食。故事改变的,就是这个认知价值。

第二位高手,耐克

我们先看看耐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耐克的前身叫“蓝带”体育用品公司,后来它的创办人觉得不满意,打算换个名字。有位员工,因为喜爱古希腊文学,就提议用希腊传说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耐克”,作为公司的新名字。

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以及维纳斯的雕像,它们并称“法国卢浮宫三宝”。第三宝就是“胜利女神耐克”的雕像。因为这个名字,耐克就和英雄、胜利、热情紧紧绑在了一起。今天,耐克还在不断强化这个形象,它的代言人包括乔丹、科比等等,他们都具有相似的属性。他们的人生经历就像是在讲故事,而故事的背景,都是耐克。

用故事打造一个品牌,关键就是找到品牌的灵魂,然后不断地去强化它。胜利女神的故事,自动给耐克品牌赋予了灵魂,而体育明星的人生,天然就是励志故事。他们每天的经历,都在为这个品牌增加价值。

第二部分:故事的公式

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比如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世界》。

第一步,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要在八十天之内环游世界一周;

第二步,阻碍:警察错把霍格当成抢劫银行的罪犯,想尽办法追捕他;

第三步,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加快速度,走进死亡丛林,强行飞越断桥,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第四步,结果:主人公环游世界一周,回到伦敦。比八十天只多花了五分钟;

第五步,意外:但是根据出发地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七十九天又五分钟;

第六步,转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了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时差”。霍格是一直往东走的,绕地球一圈,花费的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过来,假如往西走,就会多出一天;

第七步,结局:霍格不仅赢了比赛,还抱得美人归。

第三部分:实战篇

说服力的武器:

第一个方法,叫做“反差”。

也就是围绕你的目的,制造一种反差。比如水门事件。1972年美国大选,尼克松的人在对手办公室安装窃听器,结果被当场抓获。这件事其实有个巨大的疑点——尼克松团队,可都是顶尖的精英、政坛老手,怎么会干这么蠢,这么冒险的事情呢? 说到底,这就是反差的力量。当年提出窃听计划的人,叫做李迪。这个计划本来非常不靠谱,没人会听。但问题就在于,窃听计划,其实是李迪的第三次提案。我们看看他的前两次提案。第一次,李迪说,租一艘游艇,找几个妓女到船上,诱惑政敌上去,然后用一架飞机全程跟踪,最后让一支特工小队来截获证据。这个计划太疯狂了,要花100万美元,全票反对。一周之后,第二次提案,李迪稍微收敛了一点,把成本降到50万美元。还是全票反对。第三次就是窃听,被通过了。

第二个方法,封闭式提问。

比如成语“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威王继位之后,三年不理朝政,搞得国家乱七八糟。大臣们个个心急如焚,可又没人敢劝他。最后,一个叫淳于髡的人去见齐威王。他说,“大王呀,我们朝中,飞来了一只大鸟,羽毛艳丽,目光炯炯有神,可是它栖息了三年,从来没有展翅飞过一次,更没有听它叫过一声,宫里的人完全不知道大鸟的用意。聪明的大王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表面上看,淳于髡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只大鸟,在暗指齐威王,这个问题的针对性非常强,就是问齐威王,你到底能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封闭得不能再封闭的问题,一旦抛出,答案就是确定的。齐威王只能回答我得治理国家。后来齐威王振作起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三个方法:亲身经历

故事发生在 NBA 的训练营里。年轻球员被选入 NBA 以后,往往会有很多热情的女粉丝来投怀送抱。这些女粉丝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鱼龙混杂,其中还有艾滋病毒携带者。有些球员一夜风流之后,就染上了这种不治之症,断送了职业生涯。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情况屡禁不止,教练再怎么强调,也压不住这些躁动的荷尔蒙。

有一天,一批新球员刚刚结束训练,就来了三个女粉丝。她们和球员把酒言欢,聊得很好。临别时,他们就约好了,明天晚上宾馆见。第二天一早,球员们去听课。老师说,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几位特别的老师。这几位老师一上来,不是别人,正是那三个女粉丝。

这三个人分别只说了一句话,我叫什么,我是哪年查出艾滋病的。

原来,这是 NBA训练营专门找来的志愿者。台下的球员都吓傻了,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居然离艾滋病这么近。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小小的一步,不但职业生涯断送,还会有生命危险。用这种方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可比说教要深多了。

所以,怎么讲一个让人永生难忘的故事,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把一件远在天边的事,往身边拉,一直拉,直到把它变成自己的故事。

人类喜欢听故事,是因为故事人们才团结起来,比如不同民族的人因为“龙的传人”这样的故事凝聚在一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科学发现,故事能让听众的大脑和讲述者同步。实验是这样的,一个人讲故事,几个人听。同时,研究者用核磁共振扫描他们的大脑。讲述者说到情感话题时,大脑中负责情感的区域,也就是岛叶,会活跃起来,这时,听众的岛叶也会跟着一起活跃。讲到理性的话题,听众大脑中的理性区域,前额叶也会跟着一起活跃。

看了这一系列的书,你对写作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书中对这些知识的介绍更为详尽,建议大家把书籍买来深入阅读几天,然后直接实践,会有更好、更多的收获。

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女秘书?

秘书本身是个非常正经的职业,但现如今提到“女秘书”这三个字,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可抑制的联想,仿佛这三个字从里到外都透露着暧昧的气息。

图|艾森豪威尔

提到艾森豪威尔将军,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他曾是二战时期欧洲盟军的最高司令、美国的五星上将、第34任美国总统,他是二战时期美国的传奇人物。

而艾森豪威尔的女秘书,指的则是英国美女凯·萨默斯比,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姑娘,在二战时期即是艾森豪威尔的助理和秘书,也是他的专职司机,不仅帮他处理繁杂的工作,还经常帮助他舒缓战争带来的压抑情绪。

可以说,艾森豪威尔在二战时取得的辉煌战绩中,皆有凯的一份努力,这些他心知肚明,于是在晋升五星上将后,就给美国总部写了封信,希望能授予凯中尉军衔。

可这一请求却迎来了无数美国人的反对,艾森豪威尔也被老上司马歇尔将军臭骂了一顿,至此,给凯授衔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图|艾森豪威尔与凯·萨默斯比

那么美国人为何会如此反对此事呢?作为五星上将,后来甚至成为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为何不继续为凯争取?接下来,我们就从艾森豪威尔和凯的初次相识说起,看看这其中到底存在什么隐情?

1941年,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后,美国对日本及所有轴心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为了尽早击败轴心国,美国与英、苏等国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

美国为了更好地实施战略计划,就派遣了一部分人去英国进行考察,艾森豪威尔就是这个考察团的一员,此时的他没有后来的显赫功绩,还只是一个二星少将。

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表达自己对美国考察团的重视,专门挑选了一批机警过人、又长相甜美的女性,作为考察团的司机和向导,而派给艾森豪威尔的正是爱尔兰大美女凯。

图|艾森豪威尔与凯·萨默斯比

在这次考察行程中,两人相处得很融洽,性格开朗、工作认真的凯,给艾森豪威尔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国前将一盒巧克力送给了凯,感谢她在这段时间里对自己的帮助,同时还跟凯作出了约定,下次来英国还让凯来做他的司机和助理。

随着纳粹德国对欧洲的快速侵略,很快就对英国发动了进攻,作为同盟国的美国,立即任命比较熟悉英国情况的艾森豪威尔为驻英美军最高司令,率领美军援助英国。

再度回到英国的艾森豪威尔,立刻就想起了那个爱尔兰姑娘,于是他直接指定了凯作为他的司机和秘书。

凯虽然表面上是个开朗大方,好像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的傻姑娘,但其实她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她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将艾森豪威尔的工作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在发现艾森豪威尔被战争压得愁眉不展时,还会跟他一起散心,说些轻松的话题,来缓解他心中的压力。

图|凯·萨默斯比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经常成双成对的出入,虽然秘书一职本来就应该如此,但因为凯是女性的原因,难免让人多想。

其实,此时的凯是有男朋友的,而且他们已经快要结婚了,而艾森豪威尔更是有着妻子和孩子,所以两人之间虽然有着暧昧,却也都很好的克制着。

如果俩人一直维持这样的关系,那虽然还会有流言蜚语传出,但别人也就当个绯闻听听,并不会当真,可接下来的发展,却让人们确定了两人之间,绝不止上下司关系。

随着时局的发展,美国总部下达调令,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北非战场最高指挥官,即刻前往北非,率领盟军对抗德、意联军。

图|北非战场

艾森豪威尔接到调令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凯,并表示前线战场太过危险了,所以他不会带着凯前往北非,不过这却迎来了凯的强烈反对,凯认为自己既然是一名军人,不可能因为危险就远离前线,这违背了她作为军人的信念。

可艾森豪威尔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认为自己是在保护凯,毕竟战场瞬息万变,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带着凯前往前线,明显不是明智之举。

两人为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艾森豪威尔还是被凯说服了,因为凯给出的理由,虽然他不想接受,却也无法反驳。

原来,当时艾森豪威尔如果要从英国前往北非战场,必然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作为德军占领区,显然不会轻易让他过去,必然会派人对他进行截击。

图|直布罗陀海峡

于是凯就提出,不如以自己为诱饵,吸引德国注意,然后艾森豪威尔则趁机悄悄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正好两人在外人眼中就是情侣,基本上形影不离,想必这个计划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就这样,按照凯的计划,艾森豪威尔安全地到达了北非,可作为诱饵的凯,却遭到了德国人的袭击,幸亏她机灵,在遭遇袭击的第一时间就偷偷溜了,不然后果可以想象。

当艾森豪威尔在北非再次见到凯时,立刻激动地将她的手放在胸前,让她感受着自己的心跳,并表示,自己在听到凯遭到袭击后,就一直在担心她。

此情此景,自然让凯非常感动,两人就这么旁若无人地倾诉着,周边是满脸惊讶地望着他们的士兵,这让两人的情侣关系,彻底坐实。

图|艾森豪威尔与凯·萨默斯比

自此以后,两人仿佛解开了各自的心结或者束缚,他们不再担心其他人的目光,正式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战场上成双成对的出入,互相关心抚慰着彼此,凯哑然成了艾森豪威尔的“战场夫人”。

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快就被英、美高层得知,不过因为战局需要,大家即使都明白怎么回事,却也都装作不知道,于是两人就在大家默契的忽视下,继续开展着这段战地恋情。

1944年,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完成了诺曼底登陆,为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艾森豪威尔的威望日渐高涨,到了第二年,他就被美国总部晋升为五星上将,风头一时无两。

艾森豪威尔在功成名就后,并没有忘了一直在战场上陪伴他的凯,于是他就向美国总部递交了一封书信,请求总部授予她美国陆军中尉军衔。

图|诺曼底登陆

可这一请求却被美国总部严辞拒绝,并给出了拒绝的理由,首先凯是英国人,而美军中尉从来没有授予过其他国家人的记录,其次凯也没有上过军官学校,她在参军前只是服装公司的模特,毫无军事素养。

艾森豪威尔对于这些理由自然不认可,毕竟他能在二战中取得那些荣耀,与凯在他身后默默支持分不开关系,单是凯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他前往北非战场,就是不容忽视的功绩,于是他给自己的老上级马歇尔写了封信,希望他能帮忙说说话。

可马歇尔不仅没帮艾森豪威尔说话,还在回信中将他臭骂了一顿,并且将美国总部之所以不给凯授予中尉军衔的真正原因告诉了他。

图|马歇尔

原来自从二战进入尾声,美、英两国已经不再压制艾森豪威尔与凯之间的绯闻,如果美国此时为凯授予中尉军衔的话,那必然会影响到艾森豪威尔的声誉,让人们认为他给自己的情妇走了后门,这会影响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断绝他以后的晋升之路。

艾森豪威尔在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后,只能忍痛结束了与凯之间的恋情,自此凯与艾森豪威尔各奔东西,这段战地恋情就这样无疾而终。

后来艾森豪威尔在仕途上如鱼得水,甚至竞选上了美国第34任总统,而凯则默默无闻,从不曾打扰过他,直到艾森豪威尔去世三年后,病重的凯才将自己与他的恋情写成了回忆录,让这段战地恋情得以被人们所熟知。

图|凯·萨默斯比编写的回忆录

总结来说,凯之所以会授衔失败,主要就是受到她与艾森豪威尔的感情影响,但其实如果艾森豪威尔坚持的话,以他当时在美国的威望,完全可以促成此事,不过在漫天绯闻的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最终还是选择了仕途,抛弃了这份爱情。

以10年为期盘点90年代00年代10年代?

这个有意思~

九十年代是经典电影井喷的年代,无论是处于黄金十年的香港电影还是施瓦辛格如日中天的好莱坞,经典电影层出不穷。尤其是1994--1995年期间,无论是香港的《醉拳2》或《大话西游》还是好莱坞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等,都是到现在都不过时的佳作。更何况还有《终结者》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黄飞鸿》系列等等这样的超级爆款,说实话只选三部太难了……左思右想只能选三部我的最爱——《终结者2》、《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大话西游》。

说实话,虽然我选了上面几部,可《阿甘正传》、《虎胆龙威》、《独立日》、《黄飞鸿》、《新龙门客栈》、《唐伯虎点秋香》、《霸王别姬》等等这些影片也都是我的最爱,真的没法舍弃,太难了~

00--09年这十年香港电影逐渐没落,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好选,我选《阿凡达》、《指环王》、《无间道》。

10--19年这十年国产电影异军突起,虽然跟好莱坞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已全面超越香港电影。这十年我选的三部电影是——《星际穿越》、《我不是药神》、《哪吒》。

总之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个神仙打架的时期,大神太多、神作太多,很难选择。后两个十年相对就容易了很多,不知大家同不同意我的选择。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视,娱乐及游戏资讯。有喜欢的朋友,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特斯拉所说的太阳系是被制造出来的这句话?

我们不得不承认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个天才、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它发明交流电创立了多相电力传输技术,至今我们依然在受益。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被传成了“神”一样的人物,他可以预言战争、他可以引起通古斯大爆炸、他甚至断言太阳系是被制造出来的。这些难道真的都是他说的吗?难道不是被有心人给传的吗?我想如果特斯拉在世的话,一定会告你们侵犯他名誉权的,好好地名声被传了“神棍”。

稍微有点科学素养的人就不会相信这句话,太阳系被制造就完全是阴谋论,博眼球罢了。这位伟大的天才身上被安上了太多的神秘。想一想也许是特斯拉妖孽版天才的身份给他招来了这些非议。如果再过个几百年,真的不知道特斯拉会在人们的心中是什么样?是否已经从“发明家、天才”变成了真正的“神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这里是科学黑洞,欢迎你的关注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