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而端午节无疑是其中一颗独具魅力的明珠,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蕴含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当端午的粽香弥漫在大街小巷,当艾草的清香萦绕在庭院楼阁,人们不禁会问:端午吃什么传统食物?这些传统食物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意义呢?
粽子:端午饮食的标志性符号
粽子,无疑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物,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便是粽子作为祭祀屈原之物的传说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的种类日益繁多,从口味上看,有甜、咸两大阵营。
北方的甜粽子多以红枣、豆沙为馅,口感软糯香甜,例如北京的小枣粽子,选用优质糯米,搭配饱满的红枣,经过精心的包扎和长时间的蒸煮,糯米充分吸收了红枣的香甜,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而南方的咸粽子则别具风味,以嘉兴肉粽最为著名,嘉兴肉粽选用新鲜的五花肉,肥瘦相间,再加上咸蛋黄、干贝等食材,与糯米完美融合,包裹粽子的粽叶一般选用芦苇叶或箬竹叶,它们不仅为粽子增添了独特的清香,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芦苇叶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功效。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手法和形状,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等各具特色,包粽子不仅是一种制作美食的过程,更是一种家庭团聚、传承民俗的活动,在端午节前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辈们手把手地教晚辈包粽子,将这份传统的技艺和浓浓的亲情代代相传。
鸭蛋:咸香滋味中的端午情怀
咸鸭蛋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在端午时节吃咸鸭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寓意,鸭蛋性凉,在炎热的夏季食用,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符合中医养生的理念。
腌制咸鸭蛋的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相似,一般是将鸭蛋放入盐水中浸泡,或者用盐和黄泥包裹鸭蛋进行腌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鸭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发生一系列变化,蛋黄变得油润起沙,蛋白咸香可口。
江苏高邮的咸鸭蛋闻名遐迩,高邮湖水质优良,盛产的麻鸭所产鸭蛋个大、质优,高邮咸鸭蛋以其“鲜、细、嫩、松、沙、油”六大特点而著称,切开咸鸭蛋,只见蛋黄红亮,油脂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在端午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咸鸭蛋,感受着节日的氛围,那咸香的滋味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深情回味。
除了咸鸭蛋,有些地区还有吃鹅蛋、鸡蛋的习俗,鹅蛋营养丰富,个头较大;鸡蛋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在端午吃这些蛋类食物,寓意着健康、圆满,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
五黄:驱邪避瘟的端午佳肴
“五黄”是端午节的又一特色饮食,所谓“五黄”,一般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在江南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认为在端午节吃了这五种黄色的食物,可以驱邪避瘟,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黄鳝在端午时节最为肥美,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端午前后的黄鳝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黄鳝可以红烧、清蒸、炖汤等,做法多样,红烧黄鳝色泽红亮,味道醇厚;清蒸黄鳝则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鲜味。
黄鱼也是端午时节的时令海鲜,此时的黄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清蒸黄鱼是常见的做法,简单的烹饪方式能凸显黄鱼本身的鲜美滋味。
黄瓜是夏季常见的蔬菜,清脆爽口,富含维生素和水分,在端午节,凉拌黄瓜是一道清爽可口的菜肴,能为节日的餐桌增添一份清新。
前面已经提到咸鸭蛋,而雄黄酒则是一种特殊的饮品,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在端午节,人们会在孩子的额头、耳朵、手足心等处涂抹雄黄酒,以达到驱邪避瘟的目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含有砷等有毒物质,不宜大量饮用,如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民俗象征。
其他端午传统食物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端午传统食物外,不同地区还有着各自独特的端午美食。
在浙江宁波等地,端午节有吃乌米饭的习俗,乌米饭是用南烛叶(也叫乌饭树)的汁水浸泡糯米后蒸制而成,南烛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乌米饭色泽乌黑发亮,香气独特,口感软糯,传说吃了乌米饭,不仅能避免蚊虫叮咬,还能保佑身体健康。
在福建地区,薄饼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之一,薄饼又称春卷,用面粉制成薄饼皮,包裹各种蔬菜、肉类等食材,薄饼皮要擀得薄如蝉翼,包裹的馅料则丰富多样,有豆芽、韭菜、肉丝、虾仁等,吃薄饼时,将各种馅料搭配好,卷起来食用,口感层次丰富,清爽可口。
在江西等地,端午节有吃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是用新鲜的艾草嫩叶和糯米粉制成的一种绿色糕点,艾草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艾米果的制作过程中,先将艾草嫩叶洗净煮熟,打成泥状,再与糯米粉混合,加入适量的糖和水,揉成面团,包入豆沙、芝麻等馅料,蒸制而成,艾米果色泽翠绿,口感软糯,散发着淡淡的艾草清香。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端午节还有吃炸糕的习俗,炸糕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包入豆沙等馅料,经油炸而成,炸糕外皮酥脆,内馅软糯香甜,是节日里深受人们喜爱的美食。
端午传统食物如同一条纽带,将人们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美好祝愿,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端午传统食物依然在节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铭记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